ZKX's LAB

合纵连横的历史 合纵连横李斯

2021-04-09知识11

合纵连横的历史 合纵连横运动是战国中期产生的一种外交策略。战国中期,诸侯都先后称了王,但这些称王的国家,除宋和中山两国外,都是万乘的大国,其国力与西周时的周王室相当。这些大国原本是西周王室的诸侯,有的甚至是诸侯国中的卿大夫(如三晋的韩、赵、魏)。它们发展成为万乘的大国,是在不断吞并周围小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小国的消失,大国间的斗争,已不是争夺对小国的领导权,而是关系到大国本身的存亡。较强大的国家力图削弱并逐步吞并较弱一些的国家,较弱一些的国家为自身的生存,就互相联合起来抵抗强大的国家来侵。抵抗一经失败,又纷纷转向强国以图自保,于是,合众弱以攻一强的合纵策略及事一强以攻众弱的连横策略就应时而提出①,合纵、连横政策的实施,就取代了大国的争霸斗争。合纵、连横的名称出现较晚,但这一政策的实施始于魏国马陵之战失败之后。马陵之战魏军大败,实力已不敌齐国。魏惠王为避免遭齐、秦夹击的危险,于是接受相国惠施以魏合于齐、楚以案兵的策略③,于是有徐州相王之举②。①《战国策·中山策》②《战国策·中山策》①《韩非子·五蠹》② 徐中舒:《先秦史论稿》,第253-254页魏国与齐国的关系由徐州相王而得到缓和,但秦国在。

“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hezong lianheng)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事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当时的最著名的纵横家除了苏秦、张仪之外,还有公孙衍.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齐,这就是所谓。

什么是“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的含义#合纵连横纪录片#合纵连横答题#合纵连横秦国谁是皇上#合纵连横具体解释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