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饶叔诊断“持续性心房颤动”3年,心率最快时140次/分,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近日,他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了房颤射频消融+ 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术,解决了多年的“心病”。
Marshall静脉示意图
据了解,Marshall静脉位于心外膜,是参与房颤发作和维持的重要解剖结构。常规射频消融无法彻底毁损此处病灶,结合安全性较好的无水酒精消融,能够更好地治疗持续性房颤。
“大左房”持续性房颤
说起饶叔罹患心脏病的原因,比较复杂。他长期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达200/120mmHg,没有规律服药,结果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加上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进一步导致心脏病变,左心房左心室变大,左心房内径超过50mm(正常值为<35mm)。
三年前,饶叔开始出现活动后心悸、胸闷的症状,并持续加重,诊断为“持续性房颤”,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2年前,因冠心病植入一枚支架,术后内科随诊治疗血压控制得比较理想,心脏也比之前缩小了一点,但左心房还是比较大,内径为47mm。
术中DSA:将纤细的导丝放进Marshall静脉,用球囊堵住静脉入口,注射无水酒精,毁损导致房颤的组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中心主任谢双伦教授表示,引起房颤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酗酒等,“房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心脏重塑、心力衰竭和脑卒中,改善生活质量。”
对于饶叔这种“大左房”的持续性房颤,需要彻底消融病灶才能提高治疗的成功率。而目前房颤消融的最大难点,就是经心内膜导管消融无法彻底毁损Marshall 静脉(韧带)及其附属结构。经过仔细分析患者的病情,谢双伦教授决定为饶叔实施“心房颤动射频消融+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术”。
酒精消融提高成功率
据介绍,Marshall静脉位于心外膜,是参与房颤发作和维持的重要解剖结构。以往Marshall 静脉消融是通过开胸或者穿刺心包腔的途径,但这两种方法创伤大,并发症风险高,很难推广。经导管途径进行Marshall静脉的无水酒精化学消融,是房颤消融领域一个重大的技术创新。
Marshall酒精消融后心房电压标测,可见二尖瓣峡部、心房后壁出现大量被酒精毁损的组织。(注:红色是毁损的
7月9日,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的指导下,房颤中心团队成功为饶叔实施了该项手术。
谢双伦教授首先使用冠脉造影导管对患者的冠状静脉进行造影。Marshall静脉是冠状静脉的一个十分细小的分支,解剖位置变异较大,很容易漏掉,因此需精确定位该静脉。经过几次尝试,导丝顺利送到了Marshall静脉远端,在导丝的支撑下,送入球囊到Marshall静脉近段,球囊扩张完全封堵 Marshall静脉,并在Marshall静脉推注2毫升无水酒精,酒精消融过程大约持续30分钟,患者房颤消失。随后,结合常规导管消融,进一步提高房颤消融的成功率。
术后,饶叔完全恢复正常心跳,次日顺利出院。
据王景峰教授介绍,酒精消融相对安全,患者耐受性较好,随着技术的熟练,可有效避免导管消融不彻底或者消融过度引发的心脏穿孔,减少导管消融的手术并发症,进一步提高了复杂房颤的导管消融成功率。
【记者】江玲
【通讯员】张阳 黄睿 陈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