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三公九卿中太常掌管什么 汉朝官职

2020-07-26知识16

求《百官公卿表序》《明史纪事本末·削夺诸藩》《历代盛衰户口》《田赋考序》古文整篇翻译 汉书·百官公卿表序《易经》叙述宓羲、神农、黄帝等人制作政教来教育百姓,而《左传》记述他们的官职,认为宓羲是龙师名官,神农是火师火官,黄帝是云师云官,少吴是鸟师鸟。百官公卿表的译文 太尉2113,秦官,金印紫绶,掌5261武事。武帝建元二年省。元狩四年初置4102大司马,以 冠将军之号。宣帝地节1653三年置大司马,不冠将军,亦无印绶官属。成帝绥和元年初 赐大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禄比丞相,去将军。哀帝建平二年复去大司马印绶、官属,冠将军如故。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 按章。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置长史如中丞,官职如故。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绶。后省,八年复置。后省,哀帝元寿二年复置。位在三公上。太师、太保,皆古官,平帝元始元年皆初置,金印紫绶。太师位在太傅上,太保次太傅。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有长史,秩千石。员多至数十人。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宣帝黄龙元年稍增员十二人。元,帝永光元年分诸陵邑属三辅。王莽改太常曰秩宗。卫尉,秦官,掌宫门卫屯兵,有丞。景帝初更名中大夫令,后元年复为卫尉。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贲三令丞。卫士三丞。又诸屯卫候、司马二十。汉朝官职如下:1、丞相2、太2113尉3、御史大夫4、九5261卿:太常、光禄4102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1653、大司农、少府。5、京师官员:执金吾、将作大匠、大长秋、右扶风、京兆尹、左冯翊。6、其他地方官员:郡国制、县制。扩展资料汉朝是继秦朝以后历史上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汉朝官制内容丰富,包括西汉官制和东汉官制,有中央官制,也有地方官制。这时期,封建地主阶级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统治,在职官制度上确立了中央朝廷的三公九卿制和继续实行地方的郡县制体制。三公九卿制在秦朝只是初具架构,这一制度到汉代时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参考资料来源:-汉代官职秦汉时期的官吏名称及职能? 秦始皇以战国时期秦国官制为基础,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政府机构。在这个机构中,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掌政事。。三国时期的三公九卿指哪些,具体干什么事的? 三公:其中太尉(也就是大司马)是三公之首,掌管军政。另外有:司徒(民政)司空(水土 等于工部)御史大夫(监察 执法),后御史大夫不在三公。这里有个情况需要说明,大司马本来与三公平级,后来刘秀把司马改名为太尉,后来到了曹丕的时候,又改名为大司马,这个时候实际上已经比其他三公位置要高了,因为是乱世,掌管军权不一般。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三公为:(1)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2)太尉,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同时监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书;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三公之下设九卿,作为中央行政机关分掌具体行政事务,如祭祀、礼仪、军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包括:(1)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2)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3)卫尉,掌管宫门警卫;(4)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5)廷尉,掌管司法审判;(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三公九卿的职务和权力是什么? 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结构从秦朝一直沿用到两晋,直至隋文帝创三省六部制。从三省六部制的结构上来看,也无处不有着三公九卿制结构的影子。此后,一直到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废掉中书省、尚书省及门下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中央官制三级制度才算寿终正寝。三公九卿这一制度沿用约达800年,并从结构上影响三省六部制,并左右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约达700年。可以说,三公九卿制,上承夏商周,下接隋唐宋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三公:1、丞相,丞相与宰相不同,丞相是正式的官名,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建立之后,正式设置丞相。西汉建立,承袭秦制,设置有丞相,至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这段时间有220年,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自哀帝至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这200余年间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复设并任丞相,但时间很短。三国和晋南北朝370年间,除蜀和东晋初年、北朝较短时间外,不设丞相,隋朝不置丞相,唐宋时期也基本不置丞相,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8年(1172)亦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朝于中书省置丞相,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废丞相的1600。古代官职及其职务 中国古代职官制度中国古代职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家的产生,开始于夏代,而职官的设置是随着国家的产生才出现的,所以讲职官,也只能从夏代开始。中国古代的职官,历代建置不同,其间因袭变革、增加减少,情况十分复杂,内容非常丰富。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沿革清晰、体系完整的职官制度。职官定义所谓职官,是指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这里面有职官的名称、职权范围和品级地位等方面的内容。科举是以考试为主要方式的一种选官制度,与职官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是我国古代国家制度中的一项重大发明。有些官称并无实际职务,只是授予年老有病的旧臣或有一定勋劳的人,只作为领取俸禄和享受某种礼遇的依据,而不负实际责任,这样的官叫做散官。官职升降词汇古代官职任免升降:(1)迁:调职位、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2)谪:降职并远调。(3)拜:授给官职。(4)授:授予官职。(5)擢(zhuo):选拔,提拔。(6)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7)罢:罢免、停职。(8)免:免除官职。(9)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编辑本段发展时期我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