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宋徽宗《听琴图》的离奇遭遇

2020-07-26新闻9

大家都知道宋徽宗是一位不务正业的皇帝,被皇位给耽误了的伟大画家。他擅长花鸟,所画花鸟儒雅贵气,画面所展现出的骨子里的气质是一般画院画家望尘莫及的。宋徽宗的人物画比较少,传世的当属《听琴图》最为珍贵。

这幅《听琴图》每次展出都会引起不小的轰动。与宋朝流传至今的其他画作相比较,这幅画明显的保存非常完好,画面清晰干净,画卷完好平整。读者可以仔细欣赏那些细腻的笔触,靓丽的颜色。而展馆中大部分的宋代遗存,很多经过岁月的风霜,已经变得画质模糊,除了大轮廓以外细节非常漫漶了。

为什么这幅《听琴图》真迹能保存的如此完好如初呢?这里面有一段离奇的故事。

1、 赵佶《听琴图》都画了些什么

这幅《听琴图》为宋徽宗赵佶所作,绢本设色,画幅为竖轴,尺寸纵147.2cm,横51.3cm。

此幅图画整体内容描绘了当时上流社会的贵族听琴雅集的场面。书画、琴乐雅集是古代士大夫阶层很重要的消遣娱乐方式,最为著名的有东晋王羲之时代的兰亭雅集,北宋驸马王诜、苏轼等人的西园雅集,明代沈周和朋友的《魏园雅集》等等。古琴的雅集一般为三五好友,天气清朗,择一僻静之地,欣赏泠泠弦上音。

听琴图上,主人公道冠玄袍,端坐于琴桌前,正在聚精会神地弹奏,神态安详,动作沉静;而在琴桌前面,两位官服模样的人正在倾耳聆听,左边是一位穿绿衣服的人,正笼袖仰面,若有所思;琴童拱手端立旁边,坐在右面的人身穿红袍,正手持紈扇低头聆听,这两人听得特别入神,仿佛已然沉浸在乐曲所描绘的美好情境之中,非常陶醉而不能自拔。

好的画面能够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高妙效果。也就是说画面如流动的音乐,平面的静态画面中有了动态的节奏。三位人物的表情刻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人物的头发、衣饰,甚至鞋袜都描绘的精致细腻,可以看出画家的写实功力非同一般。

画面的背景采取了简洁的处理方式,在主人公的背后安排一棵姿态同样优雅的松树,只这一棵婆娑的松树和几株稍矮的竹叶就足以衬托出环境的安静脱俗。

而几案上香烟袅袅的薰炉与玲珑石上栽植着异卉的古鼎与优雅琴声一道,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在画面的最前方的正中,一座古色古香的香炉香气袅袅上升,一株花卉开着淡雅的白花。所有这一切的陪衬都与古琴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气氛

《听琴图》的精微程度超越了北宋的民俗绘画,最成功之处是对色彩的掌握和运用,着色不多,但恰到好处。如红与绿的服色对比,在黑色的调和下,显得既沉稳、又富于变化。

据学者考证,画面上弹琴的主人正是宋徽宗本人,而听琴的两人中左侧青衣仰观者是王黼(也有说是童贯);右侧俯首恭听者即是蔡京。

画面右上角是蔡京的题跋,七言绝句一首曰:“吟征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右上角有宋徽宗赵佶所书瘦金书字体的“听琴图”三字,左下角有他“天下一人”的画押。2、《听琴图》的遭遇

这幅画从北宋保存到现在八百多年还这么干净漂亮,每次展览都让读者赞叹,这里面藏着一段少为人知的故事。

故宫研究院朱家溍在他所著的《故宫藏美》一书中对此有详细的描述:

1933年,故宫博物院院长被指控盗宝,实际上只是当时的派系斗争,本是一件冤案,经过调查不实。但原告不撤诉,要求继续调查,于是又提出一个办法,清查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没有假古物,如果有,那就是易培基以假换真盗走了。这个逻辑是以故宫没有假东西为前提,他们的理论是皇宫里如果有假东西就是欺君之罪,所以不会有假东西。可是实际皇宫里一样也有假古物。举例来说,清代自乾隆嘉庆以后,皇帝根本不欣赏古文物。外省督抚、关差、盐政等等遇有万寿节日,照例的贡品中,除当地特产外,在贡单上总得点缀几样文雅的贡品,于是市场上的假古人书画、假古铜器便很自然地进入皇宫,反正皇帝也不看这些东西。到了晚清西太后时代更是如此。这些假古人书画上面都挂着当时入库时,经手的首领太监们记载的黄纸条。法院调查时,因为是审理故宫博物院的案,所以博物院原有负责鉴别文物的专门委员不被信任,由法院另外聘请社会上的名画家黄宾虹到故宫执行鉴定任务,黄先生看上述大批假古字画,便另外装箱,由法院贴上封条,认为这都是易培基调换过的。

到了1949年,这一批法院封存的东西已经冻结了十多年了,我觉得是到了该动一动的时候了。但我知道马院长是最谨慎的人,如果我请示他能不能开箱,他一定说先不要忙着开,我采取的策略是在聊天时,随便说了一句:“法院封存的箱,现在也可以打开了”,不用问话的方式,他也没有回答。我就作为可以开了。我把封存的箱都打开了,一箱一箱看过,都是有凭有据,故宫原存清代遗留下来的贡品中的那些假字画。但是从中发现了这一轴《听琴图》,还有一轴宋代马麟的《层叠冰绡图》,都被黄先生当作假东西封存了十多年。我拿了这两轴宋画给马院长看,果然他也没批评我擅自开箱的事。

这就是《听琴图》被贬十多年又重见天日的一段过程。

#书法字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