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作者、全诗、朝代、意思和用途 沾衣欲湿杏花雨意思和道理

2021-04-09知识2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表达了什么作用和道理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的诗句便从人的触觉方面直言春风和煦而无寒意,不仅写出了春意,其中还含有一丝浓厚的爱国之情。志南〈绝句〉诗赏析◎。

沾衣欲湿杏花雨 什么道理 这句出自南宋诗僧 僧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于画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供参考。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是什么意思 释义:杏花盛开时2113,细雨丝丝,却淋不湿我的衣5261衫;柳枝摇曳中4102,微微和风,也不使人感到寒冷。1653拓展资料:《绝句·古木阴中系短逢》(宋代·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赏析:“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两句,诗人通过自己的感觉来描写景物。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欲湿”,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杏花,使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不寒”二字,点出季节,说春风扑面,带有丝丝暖意,连缀下面风吹动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使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这首诗,从容不迫,在写景时充分注意了春天带给人的勃勃生机,富有情趣,所以为崇尚理趣的朱熹所赞赏。参考资料:-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