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人权平等与社会公正? 自由、平等、博爱既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提出的著名政治口号,也是可以用以对人权理念的不同层面进行高度哲学概括的重要范畴。一般而言,自由所体现的是第一代人权的价值诉求;博爱所体现的则是第二代人权的价值取向。我们或许可以说自由是一项根本性的原则,我们也可以说博爱亦是一项根本性的原则。然而平等的归属则是一个颇为复杂的话题。至少我们不可以说平等也是一项根本性的原则,具有无条件和绝对的适用性。将平等与公正严格区割开来的做法并未获得所有人的认同。恰恰相反,更多的人将平等与公正等同起来: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从罗尔斯到德沃金再到阿玛蒂亚·森为代表的主流观点甚至恰恰在于将公正理解为平等,将平等视为公正的集中体现,平等是公正之中心的非派生的目标,是社会正义的最高价值。一个公正的社会必须为所有的成员提供平等的生活机会。
大一的我该读些什么书呢?亲爱的陌生人,可以给我点建议么? 1:陈忠实的白鹿原《白鹿原》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
阿马蒂亚·森的任职情况 随着阿马蒂亚·森学术地位的上升,他被先后推举担任一些重要经济学学术团体职位。其中包括:当选为1982年美国经济学协会外籍荣誉院士担任1984届经济计量学会会长1986—1989届国际经济学会会长等学术职位。1988年起森担任了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与哲学教授1989年担任了印度经济学会会长1994年担任过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98年离开哈佛大学到英国剑桥三一学院任院长,不过他仍为哈佛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他曾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写过人类发展报告,当过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的经济顾问。值得一提的是,森尽管长时间在英美国家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但他仍保留了印度国籍,并经常参与印度经济发展计划的制订工作。因而,他也就成为了自1969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以来获此殊荣的首例第三世界国家公民。阿马蒂亚·森的通俗著作:《惯于争鸣的印度人》译本序 葛维钧(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阿马蒂亚·森,印度人,在西方和印度早负盛名,但是中国人—首先是学术界—熟悉他,当在他荣获199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进入新世纪这几年,他的著作被陆续介绍到中国来,接二连三,看来有一些热。热是好事,好在他似乎比别的经济学家更能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发。不过,已经移译的作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