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李陵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他身为名将李广的孙子,不仅没有为家门做些什么好事,反而还令家门蒙羞,著名的司马迁也因为他的事情成为了被汉武帝处以宫刑。不过历史人物是非常复杂的,凭心而论,李陵并非是一无是处,当初司马迁等人会为他说请,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李陵从军之后,一直是在长安待着,他第一次领兵作战,也是他最后一次为汉军作战,却真的创造出了奇迹。
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天汉二年的时候,武帝命李广利带兵去追击右贤王,大军长途奔袭,自然需要有人来保证后勤,李陵一直都受到皇帝的信任,因此武帝这次是想到他,没有想到,李陵主动请求出击,他不想要做李广利的部署。可汉朝长期的征战,已经是人困马乏,汉武帝即便是有这个心,也没有足够的马匹来给他作战,汉匈交战马匹是非常关键的,但李陵主动放弃战马,选择带着五千的步兵出击,最终他带兵出浚稽山,五千汉军步卒遭遇三万匈奴骑兵主力,随后匈奴再度增兵,十多万人围剿李陵部。
最终李陵全军覆灭,他自己投降,他这个选择肯定是错误的,我们不论他的这件事,单单看这场战斗,为何说这是一场奇迹呢?
首先,这场战斗汉军的不利因素实在是太多,如果详细了解一下,就能发现能打到这个程度真的是奇迹,汉军出兵的时机不对,当时已经有人指出来问题,根据《汉书》记载:强弩都尉路博德上奏:“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臣愿留陵至春,俱将酒泉,张掖骑各五千人并击东西浚稽,可必禽也。”这个提议非常正确,匈奴人虽然是游牧民族,他们也与汉人一样,有着自己特定的规律。
在秋季,正是草原上牧草茂盛的时候,经历了一个冬末,牲畜生产完毕,劳动力可以全力用来打仗。因此秋季是匈奴人战斗力最强的时候,一般汉军出击都是在春夏,彼时匈奴的状态不是最好,李陵这次就没有选择正确的时机。武帝没有同意休战的请求,坚持要求他出战,而李陵对于塞外的地形并不熟悉,刚刚出去就遇上匈奴的主力,自己依托山势来防御,天时地利都不在李陵这边,他手上的军队更是处在极度劣势下,多重因素累加在一起,李陵没有任何获胜的可能,可他的军队却硬抗住匈奴的三万骑兵,随后又面对将近十万的匈奴援军,仍然是坚持奋战。
前后给匈奴造成数万的伤亡,这一战让匈奴人对李陵刮目相看,匈奴此后才会那么下力气来招降他。
那么李陵到底是靠着什么,打出的奇迹呢?
我认为主要是有三点,第一,李陵当时赶上了好时期,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对于步兵是有着绝对优势的,后来中原王朝屡屡被外族打败,就是由于对方有着骑兵的优势。但匈奴此时相对的优势有限,因为马镫,马鞍这些装备都没有发明出来,骑兵在马上没有办法固定身体,作战的时候,就需要停下来下马去打,马匹在当时只能算是一个代步的工具。
汉朝骑兵则已经发明出另外的打法,在出土的壁画中都能看出,汉朝骑兵开始更多注重近战,用长戟这些兵器在马上给对方制造杀伤,可匈奴没有这个条件,还是停留在原来的骑射方面,这就让他们在面对步兵的时候没有那么大的优势。李陵依托山地来结营,利用战车与盾牌来充当掩体,匈奴的骑射优势就不存在,在没有重甲与马上短兵交战能力的情况下,骑兵的正面攻击能力相当差,汉军士兵躲在掩体后面,对方的弓箭带来的杀伤效果也非常一般。可后来随着马镫这些装备的出现,步兵面对骑兵就再也没有什么优势了。
第二点,李陵的防御布置非常到位,他成功看到了匈奴骑兵的弱点,也看到自己取胜的希望,他们手中拥有着恐怖的强弩,这是汉军步兵的大杀器,在没有办法带领骑兵的情况下,李陵部有着非常精良的弓弩。匈奴人当时大部分是不着甲的,因此弩箭对他们的伤害非常大,李陵利用掩体,指挥军队不断用弩箭来杀伤对方的骑兵,又让部队在山谷与密林间来移动,匈奴骑兵在追击的过程中,被弓弩击杀的人就十分众多,但他们有着移动能力的优势,可在山地丛林中,马匹的作用相当有限,根据记载,不少的匈奴骑兵就不得不放弃马匹直接采用步战,汉军在对方靠近之后,就利用短刀来攻击敌人,步兵在步战上肯是有优势的。
第三点,匈奴人不敢全力来攻击他,当时李广利等人带兵深入,寻找右贤王这些部落的主力,而匈奴单于也是在行军的过程中遇到的李陵,他们在交战之后,认为这伙汉军实力太强,没准是汉军的主力。实际上李陵部只能算是一支偏师,匈奴人却集中了全部的力量来对付他,此时只要是有外围的汉军打来,就能给匈奴主力带来更大的杀伤。匈奴单于连续多日无法攻下李陵部,自己的损失非常大,他都几次想要退走,此时要不是有奸细出卖李陵他们,告诉单于汉军的真实情况,匈奴人就真的会撤退了。
总得来说,李陵这一次是没有成功打赢,但他在战斗中所展现出来的应变能力,再加上双方战备上的差异,让他真的就靠着几千步兵挡住了匈奴近十万的大军。这场战斗确实没有成功,李陵在后来名声也臭了,但不影响这场战斗的伟大,它也是步兵对抗骑兵的巅峰之作,这时的骑兵还并不算是真正的主力军,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也有限,随着马凯,马镫这些装备的出现,骑兵就真的成为战场上最恐怖的武器,步兵再也没有什么优势。
参考文献《汉书》《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