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怜众生无知,取苦为乐,饮鸩止渴。” 翻译:生来,老去,生病,死去,想得到的东西却总是得不到,和自己亲爱的人分离,和怨恨、憎恶的人或事物在一起,求不得清明,可怜芸芸众生无知,把苦痛当作乐趣,喝鸠毒来。
佛说:”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出自何处? 应该是八苦,八苦为:一曰生苦,诞生之痛苦也;二曰老苦,老年之痛苦也;三曰病苦,疾病之痛苦也;四曰死苦,死亡之痛苦也;五曰怨憎会苦,“所不爱者而共聚集”也.(《大涅盘经-第十二》)六曰爱别离苦,不由己与所爱之人之事离别之痛苦也;(《大涅盘经-第十二》云:“何等为爱别离苦?所爱之物破坏离散.”)七曰求不得苦,有所欲求而不得满足也.(《大涅盘经-第十二》云:“求不得苦,复有二种:一者所希望处,求不能得;二者多役功力,不得果报.”)八曰五盛阴苦,由色、受、想、行、识五种因素组成,生灭变化无常,盛满各种身心痛苦也.(《大涅盘经-第十二》云:“何等名为五盛阴苦,.生苦,老苦,痛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一)生苦,有五种,1)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2)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3)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4)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及衣服等物触体,肌肤柔嫩,如被物刺.5)种类,谓人品有富贵贫贱,相貌有残缺妍丑等.(二)老苦,有二种,1)增长,谓从少至壮,从壮至衰,气力羸少,动止不宁.2)灭坏,谓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三)病苦,有二。
佛教中的苦谛 怨憎会 爱别离 求不得 五取蕴各是什么意思? 1、怨憎会,是指对不喜欢的、不可爱的色、声、香、味、触、法,或者与那些意图不好、无意、不安分的人异同交往聚会而产生的怨憎。2、爱别离,是指对喜欢的、可爱的色、声、香、味、触、法,或者对希望有利、有益的、快乐的、安分的人,家人、朋友或亲戚,却不能和他们在一起、交往、聚会而产生的痛苦。3、所求不得,是指六道中的众生,对于以上的各种苦而生的诉求,希望它们不要来到、却无法实现,从此而生的痛苦。4、五取蕴指由烦恼而生,或生烦恼的有漏五蕴。所谓五蕴通于有漏、无漏,囊括有为法的全部。而‘取’是烦恼的异名,故由取而生,或生取的五蕴(即五取蕴)不摄无漏有为之法,构成人的身体的有 色(肉体)、受(感受)、想(知觉)、行(意志、欲望)、识(结果)。该论又就蕴与取蕴的不同提出多说,谓蕴通于有漏无漏,取蕴仅属有漏;蕴摄苦集、道三谛,身仅摄苦、集二谛;蕴摄十七界与一界之少分,摄十五界与三界之少分;蕴摄十一处与一处之少分,取蕴摄十处与二处之少分;蕴摄五蕴,取蕴摄五蕴各少分。又于蕴中有流转者受诃责,有还灭者受赞叹;于取蕴中有流转者受诃责,无还灭者受赞叹。5、苦谛苦谛根据对现实的深刻观察,佛总结出人生的八大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