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颔联征蓬出汉塞

2020-07-26知识5

“征蓬出汉塞”一词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使至塞上 (王维)颔联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表达啦怎样的心情? 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颔联用了比喻与两两对照的写法。1、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使至塞上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唐·王维《使至塞上》辩证:“托物言志”是古诗鉴赏中常用的概念术语,但是不是诗人的本意—即写这个物一定是为了表达“我”的某种情感态度而不是出于单纯艺术的考虑,我们无从得知,不过古诗的创作不像现代那样过分强调自我,所谓“无我之境”,却是有它自己的道理的。轻车简从要去慰问边关,作为使者经过居延这个地方。像飘飞的蓬草被吹出了汉家要塞,像归来的大雁进入了北方辽远的天。大漠之上狼烟孤劲笔直,居延海湖面上落日正圆。在萧关遇到侦查巡逻的骑兵,(他说)都护正在燕然前线督战。此诗最为人称道的是颈联,对于颔联,人往往忽之,所以在对整首诗的理解上就难免出现偏差。大概“征蓬”、“归雁”写得极孤苦、渺远,自然容易与“排挤出朝廷”这样的“背景”联系起来,于是表达了诗人的“激愤抑郁”,但这样的情感与整首诗的不协调是显而易见的,以郁闷之心写壮阔之景,又写将士之忠于职守,情与景离,实落下乘。“征蓬”、“归雁”如果说写的是诗人自己的情感,前者固然可以表现出某种消极情绪,那么后者—北归的大雁又当如何体现?“单车”、“属国”作为主词。

#归雁#文化#王维#读书#使至塞上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