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什么是锋电位 试解释电刺激的极性反应

2020-07-26知识6

经颅直流电刺激的tDCS 作用机制 tDCS 由阳极和阴极两个表面电极组成,由控制软件设置刺激类型的输出,以微弱极化直流电作用于大脑皮质。与其他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如经颅电刺激和经颅磁刺激不同,tDCS不是通过阈上刺激引起神经元放电,而是通过调节神经网络的活性而发挥作用。在神经元水平,tDCS 对皮质兴奋性调节的基本机制是依据刺激的极性不同引起静息膜电位超极化或者去极化的改变。阳极刺激通常使皮层的兴奋性提高,阴极刺激降则低皮层的兴奋性。膜的极化是tDCS刺激后即刻作用的主要机制。然而,除了即刻作用外,tDCS同样具有刺激后效应,如果刺激时间持续足够长,刺激结束后皮质兴奋性的改变可持续达1 h。因此,其作用机制不能单一的用神经元膜电位极化来解释。进一步的研究证实,tDCS除了改变膜电位的极性外,还可以调节突触的微环境,如改变NMDA受体或GABA的活性,从而起到调节突触可塑性的作用。tDCS 的后效应机制类似于突触的长时程易化,动物研究发现,以阳极刺激作用于运动皮层可观察到突触后兴奋性电位的持续增加。皮层兴奋性的调节在tDCS 刺激时依赖膜极化的水平,而刺激结束后的后效应作用主要是由于皮层内突触的活动。tDCS同样可以调节远隔皮层及皮层下区域兴奋性。tDCS 阳极刺激前。经皮电神经刺激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区别? 一、原理不同1、经皮电神经刺激:是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治疗疼痛的电疗方法。2、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项应用20-50Hz低频电流通过电极刺激特定肌肉群使其抽搐或者收缩,继而达到“功能”修复的技术。二、特性不同1、经皮电神经刺激:频率较高,多在2~160Hz之间,属低频范围。脉冲短,一般脉冲宽度多在9~350μs之间。强度适宜,电流形态不统一。2、神经肌肉电刺激:刺激频率为20-50Hz,脉冲宽度为200-400μs。刺激电流值,以毫安为单位,刺激强度越高,电极所影响的去极化程度越大。三、目的1、经皮电神经刺激:以止痛为主,包括头痛、偏头痛、神经痛、灼性神经痛、幻肢痛、关节痛、腹痛、术后痛、产痛、癌痛等。2、神经肌肉电刺激:作用于肌肉神经的电刺激,侧重于引起肌肉收缩而作为一种训练或者物理治疗。参考资料来源:-经皮神经电刺激参考资料来源:-神经肌肉电刺激什么是锋电位 神经元在受电刺激时诱发AP(action potential),依次由局部电位、锋电位和后电位三部分组成。锋电位是AP的特征部分,通常说的AP主要指这一部分。锋电位包括从局部电位基础上迅速去极化的上升分支,即去极化相,并超过零电位而发生膜电位的翻转,即反极化相或超射,随后膜电位迅速复极化形成下降分支,即复极化相。锋电位(spike potential)在刺激后几乎立即出现,潜伏期不超过0.06毫秒。其幅度为静息电位与超射值之和,并服从全或无定律和非递减性传导。扩展资料:峰电位总是伴随着冲动出现,两者具有相同的阈值、相同的传导速度,并可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同时被阻断。峰电位持续时间约0.5毫秒,在此期内,神经纤维不再对第二个刺激发生反应,即处于绝对不应期。根据离子学说,此时Na+通道处于被激活后的暂时失活状态,不可能发生进一步的Na+内流;从而保证了它作为一个独立信息单位而不受干扰。以骨骼肌细胞为例,它由上升支和下升支组成,两者形成夹峰状的电位变化成为锋电位。

#生物电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