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站面前的西营前街上,通州区城管委环境建设管理科工作人员郭娜正举着手机边走边拍,在这条800米长的小街上“挑毛病”。今年上半年,包括梨园中街一巷、西营路、中山大街、建设路、翠屏路、果园路等在内的21条背街小巷首批完成了精细化整治提升,正在接受区级验收。记者了解到,与过去的背街小巷验收不同,此次验收首次增加了“精治”这一新标准。
通州站前的西营前街,过去曾是一条违建扎堆的街巷。300米长的路段上,一间挨一间全是私搭乱建的门脸房,分布着装修店、洗车房、小饭馆等20多家店铺。而如今,走在整治提升后的西营前街,路边的景象已与去年截然不同。街边的违建拆除后,不光拓宽了人行便道,还建起景观墙。有的路侧围栏上,点缀着燃灯塔的浮雕;有的路边护坡,则装饰着运河、拱桥、漕船等浮雕图案,还原了昔日运河两岸的热闹景象。曾被居民小区围墙圈起的空地,摇身一变成了足有上千平方米的站前休闲小广场,一个个休闲座椅设置在绿荫下,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处休憩空间。
“过去几年,我们对整治提升后的背街小巷进行验收的时候,觉得只要看着干净美观就行了。但今年,验收标准再次提升,有些不便民的、看着不美观的、色调不统一的地方,都要继续整改提升。”郭娜手中捏着两张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检查验收评分表,一边走,一边对照着表格上的验收内容进行实地检查。
一处机动车未停放入位,扣2分;一处花箱缺植,扣1分;一处堆物堆料,扣2分;盲道被占压,扣2分……郭娜不时用手晃晃路边有些破损的铁艺护栏,或是用手机拍下现场问题的照片和视频,还同时通过手机微信通知主管单位立刻进行维修。有时一条街,就能发现四五处问题。
记者注意到,今年背街小巷整治提升,首次加入了“精治”这项新验收指标。所谓“精治”,就是整治完成后的管理更加精细化,在达标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比如,整治提升后的“精治类”背街小巷,每天都要有专人进行巡视。“小巷管家每天巡视的时长不能少于2小时,巡视发现的问题必须记录在案,形成‘小巷管家日志’。此外,街巷长还要有‘街巷长日志’,并附上整治前后的对比照片。以此形成长效机制,确保背街小巷的整治提升效果能够保持下去。”郭娜解释说。
三年来,通州已有140条背街小巷完成了整治提升。“通州城区的背街小巷已经基本整治提升完毕。”通州区城管委环境建设管理科科长张春霞表示,除了管理要更加精细化之外,下一步,已经整治完毕的背街小巷,还将进一步提升。比如,可以在部分街巷节点,加入一些富有通州地方特色的景观小品或是设计元素。“有的路侧围栏可以增加通州的文化符号,有的阻车桩可以加入副中心元素,有的空地则可以立起运河特色雕塑等。”
除了验收标准有变化,验收的形式也与过去不同。记者了解到,过去进行背街小巷验收,20多名来自各个委办局和街乡镇的工作人员,会组成联合检查组,一起前往各条背街小巷实地进行验收检查。检查完之后,再逐条为背街小巷进行打分。而今年,考虑到疫情期间要尽量避免人员聚集,所以每条街巷只派出两三名工作人员实地进行验收检查。一边查,一边把发现的问题用相机、手机记录下来。最后,再将影像资料统一播放给检查组的成员们观看,让大家看着短片来进行“云验收”打分。区级验收后,检查发现的问题将立即进行点评和整改,复查合格后将进行下一轮市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