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地下水主要古补给期 经信研究院 郭永海

2021-04-09知识1

地下水系统演化进展 华北平原地下水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3616233演化研究是我国最早的地下水演化研究项目,1993年至1996年,张宗祜等(2000)以华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系统的自然条件为依据,叠加人为影响因素,进而探讨地下水动力场和地下水化学场的演化与发展,为华北平原的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刘文生(1999)对河北平原选择了7组水文地球化学参数,探讨了不同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带水质演化的过程和特点。任增平等(1999)分析了达拉特旗平原区第四系地下水形成的地质、水文地质背景条件,重点研究了潜水和承压水水化学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潜水水质主要由溶滤作用和浓缩作用形成。陈京生等(1999)研究表明天山北麓阜康—准东山前倾斜平原第四纪松散堆积地下孔隙水含水系统水化学成分,主要受补给水源水化学性质影响,水中离子含量比例关系受矿化度影响明显,含水系统水循环交替迅速使排泄区中等矿化水淡化,地下水中Sr含量较高,普遍达到饮用矿泉水指标。研究地下水环境演化的方法很多,W M Edmunds等(2002)利用稳定同位素14C,以及一些示踪元素来判定墨西哥城中心地下水的起源和成因。另外,Pucci Jr等(1998)应用环境同位素研究泰国北部。

中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场地远场概况 我国自1985年9月制定了“中国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研究发展计划”(即DGD计划),开始对高放废物的地质处置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我国现已选定西北某地作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重点预选区,西北某地的膨润土作为中国高放废物处置库的首选缓冲回填材料。依据目前提出的深地质处置方案,建立了我国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概念模型(如图5.5所示,苏锐,2000),利用工程的和天然的屏障将高放废物与生物圈隔离。图5.5 中国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概念模型图(据苏锐,2000)Fig.5.5 Conceptual model of deep geological disposal of HLW in China(苏锐,2000)从1999年开始实质性的地段筛选工作,即对西北某地的3个预选地段—地段 A、地段B和地段C开展地质研究、水文地质实验和地球物理调查、钻孔施工和各种孔内实验、工程地质条件等相关研究工作(王驹等,2005)。初步结果表明,地段A具有建造高放废物处置库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条件、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最终处置高放废物的候选地区。预计2010年最终确定候选地段,2015年左右确定最终场址。(1)地段A背景概况(郭永海,2001)处置库预选区地段 A地处河西走廊西段北部的基岩山区,区内无常年。

#经信研究院 郭永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