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地层划分与综合对比 1.综合地层划分依据多重地层划分原理对地层进行划分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岩石或岩石体的特征或属性。本次主要根据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研究成果,结合火成岩同位素测年数据和元素地层特征,辅以磁性地层研究成果,确定了郯庐断裂沿线以往争议较大地层的时代归属,提出了郯庐断裂带沿线中生代、新生代的精细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地层对比到“阶”。其中郯庐断裂带沿线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案分别列于表2-1和表2-2。在山东地区,以往认为“蒙阴组”的时代为晚侏罗世,本次根据生物地层研究,济阳坳陷“蒙阴组”含Classopollis-Todisporites-Piceites孢粉组合,其时代应为早白垩世。胶莱地区无侏罗纪沉积,莱阳群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但总体比“蒙阴组”时代要新;济阳坳陷“西洼组”和鲁西南、鲁东地区的青山组、大盛群生物群具有早白垩世中期的特征,而王氏组(群)的介形类、轮藻和孢粉的时代均为晚白垩世,显然二者之间缺失早白垩世晚期地层。关于对辽西地区义县组的时代和侏罗系—白垩系界线这两个问题的看法,过去一直存着争议。目前多数观点认为义县组的时代属于早白垩世早期,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支持这一观点。安徽六安、霍山、金寨地区的毛坦厂组、白大畈组和响洪甸组,与辽西义县。
山东民俗特色。 山东素称“齐鲁之邦,礼仪之乡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5306235”,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粗犷奔放;鲁西地区传统深重,是孔孟之乡。在特有的地域文化熏陶下,山东的民俗风情风格多样,生生不息。在这片土地上,山东民俗艺术叫响全国。齐鲁两俗并存,山东民俗自成系列。古时山东分为齐、鲁两国,两个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风格的民俗并且一直相对存在,互相影响却又自成风格。山东东部是齐国,西部是鲁国。由于两个古国对后人影响至深,至今山东还是被称为“齐鲁”。齐、鲁的不同民俗,形成后来山东民俗的地区差异。齐俗继承东夷文化传统,较少受宗周礼制的束缚,带有商品经济的色彩。鲁俗则试图用周礼来替代原有的文化传统,更带有自然经济的色彩。山东两大民俗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山东潍坊的杨家埠年画和山东高密的扑灰年画入选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密扑灰年画全国独此一家,年画艺人用柳木炭条起线稿,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复印,一稿可扑数张,因有这一招,便有“扑灰”之名。扑灰起稿之后,再加手绘一整套工序,才能画出一张漂亮的画来。扑灰年画起源。
滨州沾化徒骇河附近那个村有姓安的 我就知道有两个地方,一个是下洼镇的毛家巷村,另一个是永丰时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