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宋代定窑的特点

2020-07-26新闻7

定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南宋韩淲的两句诗,写出了瓶与梅在中国古代文人生活中的意趣。梅瓶,在中国古代众多瓷器造型中,风格独具,元以前就是一酒具,明中晚期以后,梅瓶的观赏陈设作用则越来越明显。文人喜欢用它插花——它的口很小,文人认为这和瘦骨嶙峋的梅枝是相匹配的,插一枝梅花显得特别雅致。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这种典雅的造型、浓郁的文人气息,也使得梅瓶成为了瓷器收藏者的挚爱。

瓶口窄小,颈短肩宽,瓶身渐收,底部微微外撇,造型优美匀称,整体施酱色釉,人们又称它为紫金釉、柿釉。因为釉料含铁,在高温下产生了类似铜器的质感。一般白瓷或青瓷的釉色或多或少都有一层玻璃般的明亮浮光,但酱釉瓷器没有。从这件梅瓶可以看出它釉色莹润,光泽含蓄,有一种淳厚质朴之美,展现了宋代追求朴素的极致。

定窑酱釉瓷器产量稀少,这与烧造难度密切相关。从这件梅瓶口沿窑沾露胎处也可以看出,釉料在烧造时向下垂流,露出了洁白的胎骨,烧造单色釉瓷器的胎体原料比普通白瓷要求更严格,而胎体外面只挂一层很薄的釉层,经过上千度的高温烧制,窑变极难控制,要达到釉色纯正、通体一致、光润美观的效果难度相当大。因此定窑生产的酱釉瓷器主要以碗、盘、碟等小型瓷器为主,而这种梅瓶之类的大件瓷器因为太难烧造,所以存世量极为稀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