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服装款式,从形式上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为上衣下裳制;一为衣裳连属制。在西周以前,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那时的服装,不分男女,一律做成上下两截:一截穿在上身,称“衣",一截穿在下身,称“裳'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一种服装,把上衣下裳合并成一件,连成一体,叫做“深衣"。
深衣用途十分广泛,不分尊卑,不论男女都可穿着被用作礼服和常服。诸侯、七大夫及士人除朝祭之外,皆穿深衣。士庶阶层朝祭之时亦穿此服。
一、深衣的形制
深衣严格规定:上衣下裙需十二幅制成。“十二幅"是表示1年有12个月的含义,反映了古人对天时崇敬的意识深衣式样为上衣下裳连属在一起,右衽,上衣长二尺二寸,长不至拖到地面,短不至露出皮肤。
袖的长度等于臂之长度,约四尺二寸。衣领如矩,袖圆如规,背缝如绳直,下裙摆如似权衡平。深衣形制既保暖舒适,又方便移步;既制作简便,又穿脱随意,为此当时士大夫多愿穿深衣。所以赞为“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完且弗费,善衣之次也。
二、深衣的花纹
周代以前在深衣形制的冕服上绣饰12章花纹“日、月、星",取其照临光明;“龙"取其神,变之意;“山"取其人的仰望,代表云雨或镇重的性格,象征王者镇重安静四方;“华虫",即华丽的鸟取其文,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火",取其明;“宗彝",是宗庙的彝器,上画虎彝、雌彝;虎,取其猛;雄,取其智与孝,以表示有深浅之智,威猛之德;“藻",是水草有文,象征冰清玉洁之意;·粉米"取其洁或取其善人主义,象征济养之德;黼,取其金斧断割之意;黻,则为君臣离合之意。
三、深衣的色彩
深衣制的冕服施以十二章花纹,而十二章服的色彩,据《尚书大全》记载:“山龙纯青,纯黄作会,宗彝纯黑,藻纯白,火纯赤。"
又“山龙青也,华虫黄也,作缋黑也,宗彝白也,藻火赤也。"在服色上,上衣为玄色,配上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等白青、赤黑则五彩齐备。下裳的绠色,配上黼黻之白、青黑,加上绠色本身是由赤、黄二色构成则亦成五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