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科举之难,难于上青天,古代科举制度背后的“四严”及“三高”

2020-07-26新闻15

何为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简单来就是一种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关于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创立的,世人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在汉朝而有些人则认为是在隋朝,还有人支持唐朝。

宋代科举考试图

科举制度的影响?

每一个制度的存在,都会对国家和人民产生影响,而这些影响也被分为两个方面:积极和消极。对于科举制度来说,它为国家注入了一批新鲜的血液,也成功招揽了很多来自于中下层社会的人才,也解决了门阀垄断的局面和扩大了国家的统治基础。科举制度还推动了国家的文化发展,改善了封建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但是科举制度也仅仅只是实现了一部分人的阶级跨越,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科举的难度很大。

古代科举考试场景

那么科举制度到底难在哪几个方面呢?

报名严

在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参加科举,首先在报名这一项上就难倒了很多人。在当时想要报名参加科举就一定要有担保人,如果参考的人在考试中舞弊,担保人也要受到牵连,所以一般人都不愿意成为担保人。此外,想要参加科举,既要有邻居的担保,还要有考生的担保,这样才能够有资格报名科举。

审查严

所谓审查,可以把它理解为我们现代的“安检”。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考生舞弊的情况,就连考生的鞋子也要脱下来检查,甚至在后来考生还被要求脱光衣服以供检查。后来才被改为每位考生在进入考场之前都要先沐浴,并且也只能穿朝廷准备的统一服装。

古代考场

阅卷严

阅卷,也就是改卷。当时很多人都通过科举脱颖而出,难免会有人动歪脑子试图贿赂考官,并且还在自己的考卷上留下标记以让考官对自己“包庇”。朝廷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对于考官和阅卷可谓是严上加严,这样就在最大限度上保持了公平和公正。

选拔严

一般人只有成为了“童生”之后才有资格参加秀才的考试,并且即便考上了秀才,也还要在历经3年的学习之后才能够有资格报名考取举人。成为了举人之后,也还有贡士、进士,过程十分繁琐和复杂,并且名额也都是十分有限的。

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

参加科举的费用高吗?

对于那些参加科举的考生来说,光是有才能也是不够的,因为到处都是要花钱的接下来就拿明朝时期参加科举的考生来说。

电视剧里的书生

首先是聘请老师费用高。科举考试被分为3场,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就是第一场,经义,也就是我们现代的“八股文”。家里有点小钱的一般都会为考生聘请老师来进行专门的辅导,在明朝初期时聘请老师的费用并不是很高,而且一般都是以实物的形式发放老师的工资。等到了后来,明朝的经济得到了发展,一般都是一白银货币的形式发放工资,并且根据老师的实力和声望其工资也会有所变化。一般人家每个月都在数量左右,富裕一点的则在20-40两上下,而且这也只是聘请老师的费用,还没算上考生的日常开销。

文房四宝

第二是考生购买书籍和文具的费用高。在明朝时期,书籍的价格并不便宜,这就导致很多考生买不起书籍,只能通过借书或者是抄书的方式来学习或者是复习。古人所用到的文具莫过于笔墨纸砚,并且考试的时候笔墨都是要考生自带的,要买齐卷子、文房四宝和其他所需物品,大概需要10两银子,这还没包括其他要用到的东西。

进京赶考的书生

第三,考生进京赶考的费用高。上文中提到的还只是考生在备考之前的花销,等到真正要进京赶考的时候,就会发现所需要的钱更多。出门在外,食、住、行哪一样是不需要花钱的,在明朝初期的时候考生的路费一般在10两之内,但是到了后期考生的路费就要在10-100两了,并且也之上不下。在住宿方面一位考生大概每个月要交10两左右的房租,但是这也要看参加考试的人多不多,多则贵少则便宜,但是也需要数两。最后一个是食,但是伙食此类花销也是要看个人的,有些人很省,有些人就会对自己好点。有些考生会自己准备食物,但却因为不利于审查,最后就只被允许拿少数的肉脯和果子进入考场。

关于古代科举的那些事儿

很多人以为考试结束就不用再花钱了?如果考生成功中试,也要贽见座主。所谓贽见座主也就是向考官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同时确认座主和门生之间的关系,也是要花钱的,具体要花费多少也是随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增多。接下来考生还要打赏和犒劳将自己金榜题名的喜讯告诉家里人的“捷子”(报人),最后还要设下宴席请乡里人一同共贺,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要花钱。倘若不幸未中试,考生就得自行返乡,这一来一回的路费、住宿费、伙食费全部都打了水漂。如果日后还想要再次参加考试,就得再次承受一笔同样的开销。李白有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考生则摇摇头,感叹道:“科举之难,难于上青天!”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