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热评丨图书馆多点“服务+”让书香更加沁入人心

2020-07-26新闻14

近日,有两则有关图书馆的新闻令人感动。84岁老人朱贞元坐半小时公交、步行40多分钟,第一次来到浙江丽水市图书馆,工作人员为方便老人,特地为他办理书籍借阅延续60天的手续。没想到老人第二天又来了,尽管是周一闭馆日,图书馆还是破例开门,将老人请了进来。而在浙江衢州柯城区图书馆,有一位94岁的固定读者徐叔遗,图书馆特意为他留了专座,老人每天读完报后工作人员会搀扶他出门,雨天还会送他回家。

84岁读者朱贞元在丽水市图书馆。

94岁读者徐叔遗在衢州柯城区图书馆读报。

图书馆里的暖心故事,此前媒体有过多次报道,比如杭州图书馆不仅允许流浪、拾荒者入馆,也允许他们携行李入内。细心照顾高龄老人、对流浪人员敞开大门,这些举动让人感受到图书馆不仅是一个阅览场地,而是充满人文关怀、有温度的市民大书房。建设书香社会,服务全民阅读,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空间,打造“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氛围,让不同身份职业、热爱读书的人们找到精神家园。以文明回馈文明,读者们也更有心呵护良好的阅读环境。杭州图书馆允许携行李入内,但有很多人将杂物放在门外,就是一种自发行为。

建设书香社会,图书馆应更多与读者互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数字化阅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传统图书馆面临新的转型、新的生长。承载更多信息内容、有更多数字化服务的图书馆,其内核不变,其人文精神依然无处不在。有更多先进技术、设备加持的图书馆,其运营形态在变,吸纳的读者群体应该更广泛,与公众的距离应该近些、再近些。在提供均等化、标准化的服务之外,图书馆还要与读者更多互动,对接不同人群需求,尽力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只有这样,图书馆作为传统的文化载体才会焕发朝气,散发着亲和力和吸引力,让人们总想来这里感受一下文明的浸润与滋养。

建设书香社会,图书馆应点亮一座城。此前,“图书馆留言大叔”吴桂春的故事在网上刷屏。因疫情影响他没了工作,去东莞图书馆办理退证时,在读者留言表里写下“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的动人文字。这里还有一个值得留意的细节,是图书馆馆员王艳君听到吴桂春嘀咕“不舍得退卡”,询问了他的情况,提议请他给图书馆留言。之后在当地政府帮助下,他找到一份绿化养护的工作。吴桂春可能学历不高,但对知识的渴望一点不比其他人少,物质条件不宽裕但精神并不贫瘠,他在阅读中涵养了厚朴向上的精神气质。而图书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实现了价值共享,把吴桂春这种平凡中不凡的精神传播给了更多人。读书,让人遇见更好的自己,也遇见更好的世界。

建设书香社会,图书馆需要加点温度。有人会问,图书馆的这些举动是不是个例,如果大家都需要帮助,给图书馆的工作提出更多要求,能顾得过来吗?其实,正因为图书馆给读者以关心,对特殊群体给予关爱,更多的人才会在这里找到踏实感、归属感。图书馆也因此聚集人气,向上向善蓬勃生长,作为公共空间的价值和功能更强大。今年6月,某地一所图书馆闭馆之际,天降暴雨,数十名读者被保安驱赶,引发网友批评。为此有媒体发声,图书馆该是一个能让人“避雨”的地方。

公共图书馆是群众的公共空间,也是读者眷恋的精神家园。去图书馆的人多了,书香溢满社会,人们也就少了浮躁甚至戾气,有了更多静气和定力。面对社会生活的变化、不同人群的变化,图书馆以更多人情味、更亲和的形象、以“服务+”面对读者,这样的示范和传播效应,会增添城市、乡镇的美好。(文丨俊一)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