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带下病是困扰诸多女性的问题,很多患者因为羞于启齿不愿就医,而选择自己尝试各种偏方。但是,此类疾病如果不进行正规诊治,很容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一旦患病,还需及时就诊,辨证论治。
//////////
易黄汤
作者/李成卫
原文
妇人有带下而色黄者,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所谓黄带是也。夫黄带乃任脉之湿热也。任脉本不能容水,湿气安得再入而化为黄带乎?不知带脉横生,通于任脉,任脉直上走于唇齿,唇齿之间,原有不断之泉下贯于任脉以化精,使任脉无热气之绕,则口中之津液尽化为精,以入于肾矣。惟有热邪存于下焦之间,则津液不能化精,而反化湿也。夫湿者,土之气,实水之侵;热者,火之气,实木之生。水色本黑,火色本红,今湿与热合,欲化红而不能,欲返黑而不得,煎熬成汁,因变为黄色矣。此乃不从水火之化,而从湿化也。所以世之人有以黄带为脾之湿热,单去治脾而不得痊者,是不知真水、真火合成丹邪、元邪,绕于任脉、胞胎之间,而化此黅色也,单治脾何能痊乎!法宜补任脉之虚,而清肾火之炎,则庶几矣。
方用易黄汤。
山药(一两,炒),芡实(一两,炒),黄柏(二钱,盐水炒),车前子(一钱,酒炒),白果(十枚,碎)。
图:芡实
水煎。连服四剂,无不全愈。此不特治黄带方也,凡有带病者,均可治之,而治带之黄者,功更奇也。盖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脉之中,更为便捷,所以奏功之速也。至于用黄柏清肾中之火也,肾与任脉相通以相济,解肾中之火,即解任脉之热矣。
眉批:凡带症多系脾湿。初病无热,但补脾土兼理冲任之气,其病自愈。若湿久生热,必得清肾火而湿始有去路。方用黄柏、车前子妙!山药、芡实尤能清热生津。丹邪、元邪四字未晰,拟易以真水、真火为湿热之气所侵,绕于任脉云云,较无语病,然原书究不可轻改,姑仍之。
任脉湿热导致黄带下证治
01
观其脉证
带下而色黄者,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本病带下色黄,黏稠腥臭。黄带下为妇科常见疾患,带下量多,呈黄色,质稠,气味腥臭,可见于阴道炎、慢性盆腔炎等疾患。
02
知犯何逆
任脉湿热,由下焦有热,津液化湿,湿热煎熬而成。黄带下为任脉湿热导致,与《妇科心法要诀》脾虚湿盛所致“色黄而淡者,宜六君子汤”的黄带下不同。带脉横生,通于任脉,任脉直上走于唇齿,饮食水谷下贯于任脉以化精,最终藏于肾。如果下焦有热邪,则津液不能化为精,而反化成湿邪。湿为土气,也是水邪侵犯,应于黑色;热为火气,应于红色。本病湿与热合,“欲化红而不能,欲返黑而不得,煎熬成汁,因变为黄色”。这是不从水火之化,而从湿化的演变,是任脉湿热而见黄带下的原因。
03
治疗策略
补任脉之虚,而清肾火之炎。任脉湿热,治宜清利任脉湿热。任脉通于肾,清利任脉湿热,即清泻肾火。带下病起于任脉虚损,如《妇科心法要诀》云:“带下劳伤冲与任,邪入胞宫五色分。”任脉湿热,多基于任脉的虚损,故本病清泻肾火的同时,需要补益任脉的虚损。方用易黄汤,其中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白果引入任脉之中,黄柏清肾中之火,车前子清利湿热。
04
间接治疗
解肾中之火,即解任脉之热。《外经微言》云:“肾之气必假道于任督二经,(二经)气闭则肾气塞矣。”肾与任脉相通以相济,黄柏“解肾中之火,即解任脉之热”。
05
随证治之
黄柏、车前子清利湿热。黄带下为任脉湿热,方中黄柏、车前子清利湿热,也是对证之药。二妙丸由苍术、黄柏组成,为清利下焦湿热名方,出自《丹溪心法》,其曰:“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有气加气药,血虚者加补药,痛甚者加生姜汁,热辣服之。”湿重,重用苍术;兼阳虚,去黄柏,加车前子,如完带汤。热重,重用黄柏,加车前子;兼阴虚,去苍术。
06
治病求本
山药、芡实补任脉之虚,白果引入任脉。本病任脉湿热,清利任脉湿热是治标也是治本。本病多起于任脉虚损,补任脉之虚也是治病求本。因此,本方用“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脉之中,更为便捷,所以奏功之速也”。任脉通于肾,补任脉即补肾。《外经微言》云:“肾属水,先天真水也。水生于金,故肺金为肾母。然而肺不能竟生肾水也,必得脾土之气熏蒸,肺始有生化之源。”山药、芡实滋肾之阴,也能健脾。《本草新编》云:“山药,味甘,气温平,无毒。入手足太阴二脏,亦能入脾、胃……脾胃未旺,则肾气必衰,健脾胃正所以补阴精也。”又云:“山药补水,而又通五脏。”芡实“入脾、肾二经”,“其功全在补肾祛湿。夫补肾之药,大都润泽者居多,润泽则未免少湿矣。芡实补中祛湿,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补真水,与诸补阴之药同用,尤能助之以填精,不虑多投以增湿也。”两药合用,“虽遗精至衰惫者,不旬日而精止神旺矣。至平之药,而实有至奇之功,非世人所能测也”。
图:山药
07
治疗未病
(1)防传变:积极治疗,本病预后较好。
(2)防药损:山药、芡实补任脉、健脾、补肾,防黄柏损伤。任脉湿热,起于虚损,亦损伤肾中阴阳。黄柏解肾中之火,即解任脉之热。然而,黄柏易伤脾肾,导致或加重腹泻,“乃至阴之物,其性寒冷,只可暂用以降火,而不可长用以退热”(《本草新编》)。山药、芡实健脾以补肾,既可以截断疾病传变,也可以防黄柏损伤脾肾。
(3)间接治疗:黄柏泻肾火、车前子利膀胱之湿,即泻任脉湿热;芡实、山药健脾、补益后天,以生先天,补肾与任脉虚损。
08
依法合方
易黄汤=黄柏/车前子—芡实山药—白果)补任脉之虚,而清肾火之炎。
黄带下,质稠腥臭,为任脉湿热所致,黄柏、车前子清利湿热,是对证治疗,也是治病求本;病起于任脉虚损,也会导致任脉虚损,故山药、芡实补任脉之虚,配白果引入任脉,是治病求本,也可防范传变、防范黄柏损伤脾肾阳气;车前子利膀胱之湿以利任脉湿热,且利而不伤。总以大剂量山药、芡实补任脉之虚,而用小剂量黄柏清肾火之炎。以白果10枚,相当于5钱计,本方剂量结构:山药、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10钱∶5钱∶2钱∶1钱=2∶1∶0.4∶0.2。
临证应用
黄带为脾虚湿浊不化,湿蕴化热,湿热下注,任脉失约,带脉不固而致。易黄汤可健脾化湿,清热止带。临床上所见病证如同青带,且青带、黄带常相兼出现,治疗时加减逍遥散与易黄汤临证可合并加减应用。易黄汤现代常用剂量及化裁如下。
山药30g(炒),芡实30g(炒),黄柏6g(盐水炒),车前子3g(酒炒),白果10g(碎)。
化裁
本病任脉湿热,主症为带下色黄腥臭,日久不止。湿热重而无虚象时,可将黄柏、车前子用量加重,酌减山药、芡实;黄带黏稠、味臭热重,在黄柏、车前子基础上,加茵陈15g(后下)、栀子10g,以利湿清热,或加苦参、败酱草、蒲公英各10g,以清热解毒;湿甚者,加土茯苓、薏苡仁各10~30g,以祛湿;黄带清稀量多,于白果基础上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海螵蛸10g,以固涩止带;带下不止,再加鸡冠花、墓头回各10g,以止带。
图:栀子
本病本虚标实,任脉虚损即脾肾亏虚,症见面色淡黄,眩晕,食欲减退,月经后期色淡,大便时溏,小便清黄,舌苔薄白,脉软而滑。若腹泻较重,合参苓白术散;兼胃胀,合橘皮竹茹汤;腰困较甚者,加菟丝子、续断各10g,以壮腰益肾。
本方现代常用于宫颈炎、宫颈糜烂、阴道炎、急慢性盆腔炎等生殖系统炎症所致之湿热带下,以及阴痒、淋证、蛋白尿等,属肾虚湿热下注者,并可用于排卵期出血、慢性前列腺炎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