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汽车人】融合:汽车业持续开放的关键词

2020-07-26新闻9

随着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趋势不断强化,随着中国政府推动深化改革与持续开放,汽车行业向“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的方向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融合,将是汽车业持续开放的关键词。

文/《汽车人》吴毓

近日,外资股比放开成为热点,而在汽车行业,“融合”正成为发展新机遇、指引新方向的关键词。

在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连续三年瘦身、中国制造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转型的今天,从资本、技术到政策、生态,都将“融合”作为放大资源、拓展版图的杠杆。

始于2011年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直接推动了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升级: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制造业的技术改造,使得传统产业的管理水平提升、竞争力增强。

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在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是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更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

2016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参观汉诺威工业博览会西门子展台时,希望了解一下“工业4.0”的含义,西门子CEO凯飒随即递上一根

高尔夫(参数|图片)球杆,并告诉奥巴马:这是根据他的挥杆姿势、击球习惯等参数而量身定制的一根球杆——这种“定制”球杆可以有效地提升使用者的高尔夫成绩,而造价却与普通球杆几无差别。

一只自重50克的高尔夫球杆,却实现了从装备到“伙伴”的进化……是“工业4.0”的直接应用,也是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大规模定制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这一事例听来玄妙,但距离实践却并不遥远,其核心就是传统制造业与信息化、互联化、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

买一只饮杯,需要测量用户的手掌形状、手指长度以及腕关节力量,再有针对性地提供符合用户握持习惯的杯型;购一双跑鞋,不仅询问脚型尺寸、锻炼习惯,更要测量左右脚触地时间、步频步幅甚至髋关节与肩关节的灵活程度,然后才会有的放矢地完成产品设计……相比之下,那些凭借传感器记录每日饮水量的水杯,那些按照缓震、稳定抑或是路跑、越野而设计的跑鞋,已经成为“石器时代”的产品。

走过百年的汽车行业通过品牌定位、市场细分、车身形式等维度的“定制”,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供用户选择。但随着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趋势不断强化,随着中国政府推动深化改革与持续开放,汽车行业向“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的方向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融合,将是汽车业持续开放的关键词。

资本融合

在驱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同时,消费升级潮也在促进汽车企业持续关注可能改变未来行业竞争态势的前沿技术,多维度布局可能出现消费跃进的区域市场。新能源汽车领域放开股比限制,成为撬动跨国车企加码中国的杠杆。

设立中外合资企业,是为中国汽车行业学习先进技术、培养储备人才、实现造血-发展正向循环而搭建的平台;而设定股比限制,则是为了给“国家队”、自主品牌提供市场的缓冲期。今天,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带来了制造业发展的新契机,使得中国汽车业获得了与全球制造、百年品牌缩小差距甚至迎头赶上的机会。

今天,中美两国站在十字路口,一个向右一个向左,一个不断退大群、建小群,一个敞开怀抱、拥抱全球化……在这样的历史时刻,中国取消汽车业股比限制,正是为了推动中国制造与全球市场的深度融合。

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 年版)已经取消了针对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的投资股比限制,并承诺在2020年和2022年分别取消商用车制造和乘用车制造的股比限制,除了表达持续开放的决心,更是希望能有更先进的技术、更精益的管理进入在华合资企业,为汽车产业链增添新的活力。

此后新建的数家新能源乘用车企业中,除特斯拉选择独资模式、大众(中国)持股大众江淮75%股权,比亚迪与丰田合资的“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长城汽车与宝马集团合资的“光束汽车有限公司”、吉利控股与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合资的“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均是采用合资双方50:50的比例持股。

丰田、宝马与梅赛德斯-奔驰选择持股50%,说明100%独资或绝对控股,并非跨国车企启动合资项目时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商业合作要追求共赢,另一方面本地合作伙伴的帮助对于长期发展不无裨益。以前我们常说“发展”,今天我们多谈融合。

在众多涉及新能源领域的合资项目中,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受到跨国车企的关注只不过是表面现象,中国所拥有的大数据能力、AI验证技术、使用场景再现等技术或体系才是吸引跨国车企持续加码的根本原因。资本层面的融合不止是为了追逐1+1>2,更是为了长期持续发展的大版图。从这一点看,“新合资”的风口已经出现。

技术融合

如果说扩大开放是在搭建面向未来的平台,那么深度融合则是明晰了持续发展的本质趋势。在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与共享化联袂登场的时候,跨界融合形成的竞争力、创新力正成为制胜未来的关键。

十九大报告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章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非为传统工业、制造业增加玄幻的光环,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以知识、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点,将创新成果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组织变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创新引领发展的经济社会。

通用汽车董事长玛丽·博拉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机遇有三个:一是豪华车市场的拓展机会,二是智能互联,三是电气化。除了国产汽车动力电池,全面推进产品电气化革命,通用在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上同样加紧布局。

玛丽·博拉的表态至少有两句潜台词:首先,是中国市场的机会很多,通用汽车不仅不会放弃,而且准备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为持续深耕做好了准备;其次,是关于发展方向,电气化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而电动、智能、互联会彼此融合、协同作战。今年,令通用汽车引以为傲的超级续航SUPER CRUISE技术会装备于更多凯迪拉克国产车型,就是技术创新应用于量产产品的实例,更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助力传统制造业的范本。

戴姆勒股份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认为,脱碳与数字化是汽车行业转型的两大潮流。对梅赛德斯-奔驰而言,汽车的作用不仅是将人们从A点带到B点,更打开了用户体验生态系统的大门。相比“脱碳”,康林松显然更加在意数字化对于汽车的改变,前者的对汽车影响已大致可见,而后者对汽车的改变仍未可估量。

今年6月成立的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FCRD)是丰田汽车在华推进氢燃料电池的重要平台。为了让这一新技术可以得到中国商用车巨头的重视,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北汽集团和广汽集团都成为该公司的股东,以促进本土产业链的打造,推动重卡企业率先应用。其背后,既有资本融合的影子,更有技术融合推动成本降低的前景。

生态融合

去年12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中同样提出“深度融合”的发展理念:在汽车产业层面,促进新能源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新一代信息通信融合发展;而在全球市场、全球制造层面,新能源汽车产业既要打开大门,更要走出门去,全方位地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努力拓展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规划”提出:汽车产业生态将由零部件和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为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传统燃油车被新能源汽车所替代只是时间问题,前者是过去,而后者是未来。以这一认知为基础,融合创新、突破关键就成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的关键。

举例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不再是汽车制造或绿色出行,而是作为未来出行、智慧城市中的一个基本节点、构成单元。“与智慧能源的融合”,是指汽车作为供电网络的一部分,既获得电力也能提供电力;“与智能交通的融合”,是指汽车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让“零拥堵”、“零事故”等愿景逐渐成为现实;“与新一代信息通信的融合”,则是指汽车成为智能终端,与智能家居、智能办公彼此联通,彻底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社会分工也有可能就此重构……

无论是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的融合,还是与新一代信息通信的融合,互联网+与互联网思维都是根本,以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为起点,以融合重塑、协同发展为目标,提供新的增长动力与产研路径,升级供给端的生产力与创新力,满足消费端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提到,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从这一战略布局中可以看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将同时兼顾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的功能,被定位为“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利器。

可以说,未来20年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重大交通、水利工程,都将以“新一代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为基础。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两新一重”建设可以视为“信息化建设”的2.0版本,但其与传统制造业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彼此融合后的推动、促进,而是吸收融合后的引领、导向。

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技术的优化、硬件的升级,其实质是激发行业潜力、重启消费市场的工具。简单地说,加强前瞻技术的融合、推动产业生态融合的同时,仍然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政策环境以及做好协调统筹。

今天,我们已经可以确定地说,融合将成为汽车行业开放的关键词,但仅有技术的融合、生态的融合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有价值的融合与认知的融合。(文/《汽车人》吴毓,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

#11-20万#紧凑型车#现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