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开国功臣隐退 汉朝的开国功臣大多隐退或者被杀,为何陈平可以为汉朝帝王重用?

2020-07-26知识5

古代隐退的功臣有哪些 张良,刘伯温,范蠡等等。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今河南禹州)任过五代韩王之相。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明朝开国功臣排名 1、魏国公2113徐达,字天德,濠州钟5261离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4102为人谨慎1653,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洪武十八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2、鄂国公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3、郑国公常茂,明代开国名将常遇春长子,其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当时纳哈出投降,在酒宴时,因得知纳哈出欲逃跑,常茂上前捉捕,砍伤纳哈出,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冯胜因此上奏常茂激变,两人在南京城互相推委。朱元璋收冯胜兵权,并安置常茂到龙州,四年后去世。4、韩国公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为什么历史上有的人功成后就隐退了,也不当官? 因为他们想过闲云野鹤的日子,不想要参与朝廷的纷争,自由自在多好。古代近代为什么开国功臣都没好下场 这是由封建君权特性决定的。封建时代,开国君主打下江山后,都会考虑江山传承的问题,家国天下,江山只会传给自己的子孙。开国君主,一般都能力超绝,能笼络控制随自己打江山的臣子,但自己的子孙,没有经历打江山的历练,坐享其成,大都不具备继续笼络控制开国将相的能力。所以,为了江山永固,开国将相有必要剪除。到了近代,随着民主国家的诞生,权力传承开始在精英阶层进行,此时已没必要大肆剪除开国将相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建立后,政权是在华盛顿、杰弗逊等人之间传承,没有出现“狡兔死走狗烹”的局面。汉朝的开国功臣大多隐退或者被杀,为何陈平可以受汉朝皇帝重用? 汉朝的开国功臣大多隐退或者被杀,陈平可以受汉朝皇帝重用,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不贪功,不争斗在汉朝陈平并没有在汉初三杰中,陈平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谋士,曾给刘邦出过不少谋划策略,陈平为人不与人争斗,不贪功,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陈平和张良走的比较近,我们可以看到汉朝的开国功臣,大多都被刘邦或是吕后所害,还有的隐退,可是陈平得到安全保身。韩信被吕后所害,有些大臣都隐退,唯独陈平没有,反而得到了重用。陈平不贪功,不与人争斗,就是一个不起眼的人,所以陈平给刘邦和吕后没有造成威胁,反而受到重用了。二:为人低调,忠心不二刘邦和吕后杀的那些人,大多都是唱高调,或是贪功,对刘邦和吕后造成了威胁。比如韩信平时比较自大狂妄。陈平和 别人不一样,为人低调,好像很少有人知道他。陈平对自己的主子也是忠心耿耿,从来没有出现过二心,他和张良有点像,以心为主公,从不高调,把自己隐藏的很深。我们都知道,陈平和周勃联手灭了吕后全家。大家要问了,为什么吕后没有杀陈平,因为陈平所做的事都没有威胁到吕后,并且有时还顺应吕后,再加上吕后认为陈平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陈平的为人低调和忠心不二,让他得到长久。三:关键的时刻救助刘邦陈平此。刘伯温那么厉害,为什么没有提前隐退,而遭到朱元璋的诛杀呢?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其厉害一点不假,因为他有“计画立定,人莫能测”之能,还被朱元璋称为“吾子房也!但是,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相对自身而言,刘伯温之长,在于军事谋划,算无遗策,还在于治国与识人的眼光,洞若观火。而其短则在于“办公室政治”,也就是朝堂斗争。因此,才屡屡遭到迫害,最终黯然落幕。至于提主所问,刘伯温遭到朱元璋诛杀的说法,其实并无依据。神机妙算,助明开国1359年,刘伯温初见朱元璋,立献一统天下之策。当初,诸葛亮初见刘备时,献的则是三分之策,因此后世才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之说。当时,刘伯温是这样给朱元璋分析天下大势和谋取各方势力的:张士诚,就是一个守成之主,你不去惹他,他也不会主动进攻我们,更没有野心进行扩张。所以,我们可以先将他放在一边,不用担心,集中全力对付陈友谅。刘伯温对张士诚的评价,与当初曹操评价荆州的刘表何其相似。陈友谅,劫主肋下,名不正、言不顺,上下难以齐心。虽然势大,其实不足为惧。同时,其势力处于长江上游,犹如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把利剑,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安全。所以,陈友谅才是我们的头号心腹大患,必须尽快除去。如果能够灭掉陈友谅,再挟大胜之威,。他是秦朝建立的大功臣,在他功高震主时,凭借智慧安全隐退,这个大功臣是谁? 纵观历史,一些开2113国皇帝最后会杀掉开国的功臣5261,他们虽然一同披荆斩棘可以说没4102有他们就没有皇帝的江山,然而最1653终皇帝会担心他们功高过主,威胁皇位,最终选择把他们除掉,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历史上像雍正皇帝杀掉了战功赫赫的年羹尧,和辅佐他登基的隆科多。然而在秦朝的开国功臣王翦却能全身而退,可见其并不一般。王翦出生名门,拥有一身军事才略,自幼一直在秦始皇身边,陪着秦始皇一起打拼江山。在秦国攻打赵国的时候,王翦仅仅用了18天就攻下了赵国。他精简军队,培养了一批精英军队,带领精英军队直接攻下了赵国的9座城池,立下赫赫战功,王翦在秦朝统一天下的路上做出的贡献之大秦始皇也能都看在眼里。然而就在王翦的仕途一片大好的时候,他居然提出了要告老还乡.当是也许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秦始皇开始并不同意,后王翦答应用六十万元兵力打败楚国换来自己的解甲归田。王翦多年在秦始皇身边,他哪能不了解秦始皇生性多疑、心狠手辣的特点。能够在历史的洪流中全身而退,不仅是因为他能够揣测出君主的心思、了解君主的手段还因为他能看淡名利与财富。为了挽留王翦,秦始皇又是送良田又是天天赠送财物,王翦也不为改变初衷。最后带着一家老小回乡。

#朱元璋#明朝#中国古代史#鸿门宴#汉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