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学生就业难一些现状数据 三成未找到工作、五成缺社会经验、七成期望值过高(图为各专业就业率图表由陆莹制作)编者按: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困扰我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2006年,我国应届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就业形势更显严峻。近日,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该报告对今年大学生就业状况作了详实分析,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今日本报刊出有关报道,请读者朋友垂注。此次问卷调查以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人员共向全国近百所高校大学本科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4000份,回收率为86.88%。该调查对44位服务于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以及具体部门的负责人所进行的访谈结果,与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基本吻合。缺乏社会经验制约就业调查结果显示:高达52.14%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就业的主要因素。另有24.14%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有19.8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而从用人单位对各种能力的要求来看,要求最多的是环境适应能力,高达65.9%,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56.8%),然后依次是自我表达能力、专业。
当下社会 就业问题什么时候能解决 又是为什么不好就业了呢 中国的经济在后退吗? 并非专业人士,以下为个人看法:问题:就业难;原因:1.岗位需求相对较少;2.相对待就业人员多;分析1岗位需求相对较少:a.经济结构相关导致岗位需求少,如IT公司、研究院等需求人员较少且要求高;轻工或服务类等低自动化程度低的要求人数多;又比如汽车厂自动化程度高时需求人数少但自动化程度低时需求人数多;不同经济结构所能容纳的就业人数是不同的,根据当前的经济结构中各行业占比及对应对人数需求,可以大致了解其对从业人员数量容纳的大概情况;而经济结构变化有分为主动引导升级或被外部因素影响的变化;b.经济环境变化过快:如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中国许多出口型企业因为外部订单大幅减少而对应减少企业规模;分析2相对待就业人员多:a.人口增长超过经济增长带来的就业增长:比如文革后至今,广大农村待就业人口依然未被消化;b.待就业人员专业素质与就业需求不匹配,产学研脱节严重(供给需求不匹配);当然,认为跟学校不负责任的一味扩招也有关系;目前仅从GDP数据上来看,中国经济没有后退,只是增长速度放缓,但是依然在增长.从长远来讲,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对比当前发达国家经济产业结构,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还有巨大的可升级空间;从企业角度讲,还可以更深层次挖掘中国人的消费。
就业形势严峻是社会问题还是个人问题?辩论:就业形势严峻是社会问题还是个人问题?我们是反方,也就是就业形势是个人问题,不是社会问题?帮忙分析一下,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