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记叙的九龙夺嫡精彩绝伦,尤其是最终胜利者雍正的成功上位过程更是步步为营、惊心动魄。雍正登上皇位的关键,在于成功取得了父皇康熙的信任。康熙之所以属意雍正继承皇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誓做“孤臣”的雍正符合康熙改革弊政的期望
尽管有着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征服噶尔丹的丰功伟绩,耳听着满朝千古一帝的称颂,但康熙头脑却异常清醒,他对自己后期执政却并不满意。这可以从康熙近臣张廷玉在“八王议政”朝会上的慷慨陈词中可以得到印证:我张廷玉追随圣祖康熙皇帝凡二十年,圣祖的心思我最清楚,他老人家直到殡天,念念不忘、耿耿于怀的就是整顿吏治、改革弊政。……先帝也曾对我说过,再不整顿吏治,这个国家就危在旦夕了。
敏锐的康熙已经意识到自己晚年倦政带来的朝纲松懈、吏治败坏是国家的心腹大患。但由于皇子争位,他再无精力推行改革,只好将之留给后人。
通过对诸位皇子的悉心观察,他选中了在筹办赈灾钱粮中雷厉风行、在追比国库欠款中六亲不认、在争夺《百官行述》中不携私意的四阿哥胤禛,认定只有“坚毅不可夺其志”的雍正才能弥补自己晚年施政失之于宽的弊病。这也是雍正最终登位的主要原因。
二、雍正善用智囊谋士,夺嫡路上步履稳健
从追比国库欠款开始,邬先生就在雍正幕后出谋划策,他深谙帝王之术、洞悉朝局变幻,在雍正走向最高权力巅峰的每一步棋路,都凝聚着他的布局用心。
如刑部冒名顶替死囚一案,雍正本拟挺身而出一查到底,但经过邬先生提点,始知其中利害关系,还创造性地导演了一出“火烤水浸致病”的好戏,得以正当理由不牵涉其中。而烫手山芋最终交给了八爷,虽然八爷因功升迁郡王,但因为案件涉及太子而给康熙留下了负面印象。
再如争夺《百官行述》一节,邬先生设下了假典当、真查抄的调包计,最终得到《百官行述》且令对手无话可说。最后在多位皇子、大臣见证下将其付之一炬,既替康熙扫除了阴谋威胁,也让父皇看到了他的大公无私与政治头脑。
此外,还有推举大将军王、联络十三爷旧部等事件,都可以看出邬先生对康熙皇帝思想与谋略的博闻精研。有这样一位不是康熙的康熙指导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争储路上自然会事半功倍。
三、康熙对人事、军事的周密部署
身处九子夺嫡的漩涡中心,康熙深知八爷党在朝中势力庞大。如果不对后事作好安排,自己苦心安排的接班朝局必然大乱。因此他必须对关键岗位进行提前部署,确保万无一失。
首先是对与八爷交厚的隆科多恩威并用。在任用隆科多、贬斥佟国维以大力分化重构八爷朝中势力的基础上,秘密召见负责京城防务的九门提督隆科多,将赐死与拜相的恩典一并向他宣布,并交张廷玉保管,让他死心塌地忠于新君,令八爷党拉拢他的意图破灭。
其次是将熟悉军兵的十三爷储备起来。康熙深知十三爷是雍正左右臂膀,又熟悉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多数将领,故对十三爷名为禁锢,实则保护,以让他在关键时刻为雍正登基擎天保驾。在康熙临终已不能掌控全局时,他指派与十三爷有生死之交、又知道金牌令箭所在的张五哥护送雍正进宫,即可顺理成章地赦出十三爷,把控京畿防务、定鼎乾坤。
最后是对有威胁的皇子分而治之。将有争储打算、且有军中威信的十四爷调往边关任大将军王,并以雍正心腹年羹尧为陕甘总督钳制。传位之夜,利用临终诸皇子跪听遗诏的祖制,将部署得当的八爷党牢牢困在畅春园,让他们无法调兵谋逆。直到隆科多、十三爷到来,终于定鼎一切。
四、在于雍正自己具备君主的才德
统领天下首在用人。雍正以任事的勇气接下桩桩得罪人的差事,表现了他雷厉风行的执政才华;善用邬先生的外脑出谋划策,并言听计从,表现出他善纳谏言的胸怀;对手段毒辣的年羹尧恩威并用,则把他善用不同手腕团结人心的政治手段体现得淋漓尽致。
雍正虽然为人专断刻薄,但他本质上是为朝廷与天下着想,凡事绝不因私废公。比如尽管他听从邬先生以年羹尧掐住十四爷命脉的建议,但在西北用兵急需粮草接应的关键时刻,致信年羹尧及时接济政敌十四爷。可见,他身具的德行和气度,是其他皇子难以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