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韩愈的\ 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老师所传的道,我认为是一种精神,给学生一种思想,解放学生思想让他们成为自由的鸟,有野性的鸟,这样学生才有发挥潜能机会,老师才是一个解惑的智者。一老师一定不要把传授知识认定是传道的全部,知识是学生自己学会的,我们只是一个教练,告诉他们规则即可,球还要他们自己踢,不是教练踢球,老师要成为一个好的传道者,就应该有自己的气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正如《不跪着教书》一文提到的,老师在学生眼里是正义的化身,老师要有自己的尊严,高洁的志趣,和学生有一定的距离,二 我认为老师授业除了教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指明方向,教给方法,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老师不能借授业之名完全代替学生学习,即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37613839以讲代学。老师要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基,三解惑者,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引导者,做好主导工作,告诉他们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他们明白从大处构建知识体系,再去学习细节,我们不仅帮助学生解惑,更应帮助学生生惑,即帮学生学会质疑,这样学生才会更好的处理学习遇到的疑惑,所以课堂是疑问诞生之地,也是解决之时,也就是说真正的解惑者不是消灭问题而是。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什么意思 意思是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师说》。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后,却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松学业;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韩愈三进国子监任博士一职,又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世和提携人才的文章。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中,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是。
如何理解\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意思是: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而且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勇于质疑等可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