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封建王朝最诱人的“蛋糕”,王侯将相很少有人能够抵挡住他的诱惑,起义、造反、政变,为了这个位子各种方法纷纷出场。在皇位这个诱人蛋糕面前,父子亲情、兄弟手足绝对经不考验,能够帮助你的只有实力。
历史上王爷“造反”很少有成功的案例,但是我们的朱棣同志却是成功者之一。对于任何一个成功者来说,胜利都不是轻而易举得到的,要有前期九十步的努力和后期十步的坚持,同样朱棣的胜利也不是这么容易的,他的“不轨之心”早就有,只是隐藏得好,没有被朱元璋发现才能够取得胜利。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能力自然不用多说,在这样父亲的监视下,要想把自己的“不轨之心”隐藏完好,而且还要表现优异可真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们可以拿出朱元璋另外几个儿子作为例证,来说明朱棣的“不轨之心”隐藏的多么完美。
朱元璋吸取了元朝的历史教训,认为皇朝要想稳定必须保证皇位继承不出差错,这样才不会引起皇族内部不必要的纷争,造成宫廷政变。那么怎么才能保证不出差错?别人不去想皇位的事情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嫡长子继承制。在选定太子以后,朱元璋用政治教育的方法,用制度、法律的约束,使各个藩王忠心于朝廷。
难道采用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别的儿子就真的争夺皇位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朱元璋的儿子们知道朱元璋厉害,不敢轻举妄动,但是也有安奈不住的王爷,那就是朱元璋的二儿子秦王和三儿子晋王。秦王因行为有很多不当之处,多次遭到朱元璋的斥责,洪武二十四年,因传言秦王有谋反之心,被朱元璋召还京师。晋王在分封之地也是劣迹斑斑,还被人举报有异谋,事情败露以后派人烧毁证据。秦王与晋王的不法行为,多亏了太子朱标的求情,才免于一死。
与这两位王爷想比,朱棣却深藏不露。朱棣对于皇位这个“蛋糕”也是眼红得不得了,但是他深刻知道其父亲朱元璋的厉害,他不能让自己的想法透露半点,不然也会引来杀身之祸。燕王朱棣在封地除了处理公务外,还四处巡视,了解山川形势,体察民间疾苦,处处留心民事,争取民心,为日后自己的大作为做好准备。
如果单靠以上作为,朱棣做的还是不够的。要想朱元璋对他放心,还要表现的良好而且人畜无害。洪武23年,朱元璋发现残元平章乃儿不花,派出兵力准备铲除此残余势力。朱元璋把这次重任委托给了朱棣,这也是朱棣表现自己的机会,诚如我们所见,朱棣兵不血刃的大获全胜,也因此朱棣得到朱元璋的赏赐。这些都是明史中正史的记载,但也体现了朱棣的能力,朱棣在战斗中表现出的胆识与魄力、冷静与沉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战策略,为朱棣的政治生涯赢得了良好开端。
没有不透风的墙,难道就没人发现朱棣貌似谦恭的表象下隐藏着鸿鹄之志?
蓝玉,一个悲催的名将。蓝玉出征纳哈回来之际,缴获一匹名马。蓝玉为了讨好燕王朱棣,他把名马送给了朱棣。没想到朱棣非但没有收,还训斥了蓝玉一顿。事出反常必有妖,蓝玉不相信朱棣是这样谦恭之人,所以他利用驻军北平的机会,仔细打探了燕王朱棣的活动,发现了朱棣的“狐狸尾巴”。蓝玉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把他知道的告诉了太子朱标,朱标非但没有领情还把蓝玉出卖给了朱棣。这还了得,隐藏的这么深都被蓝玉发现,朱棣感觉很恐慌,他要想办法除掉蓝玉。机会在朱元璋召见朱棣回京之时,朱元璋问道:“近来民间对我有何评价”,朱棣答非所问地告了蓝玉的黑状:“诸公纵姿无度,如果不把他们杀了,将会有尾大不掉的祸患。”
好家伙,朱棣一次把明初仅存的开国功臣全给带进去了,不久之后蓝玉案发,傅友德、冯胜、蓝玉等名将尽皆被杀,燕王朱棣获得了更多兵权,成为了最大受益者。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死,二十八年秦王死,三十一年晋王死。现在朱元璋儿子中就属朱棣最大了,朱棣的能力朱元璋也是看在眼里,而且朱棣表现的“人畜无害”,朱元璋更加器重他。
朱元璋在秦王和晋王还没有去世之前,为了大明江山的永固,就立朱允炆为太子。朱允炆虽然能力不强,但是也担心叔叔们权力大,影响他执政,有一次主动问朱元璋解决方法。朱元璋被这个问题问懵了,他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样的情况,在他看来,他的儿子都忠心耿耿,他就把朱允炆问的问题反问回去,结果朱允炆说先用德和礼对待他们,不行的话在刀剑相见。这样回答确实是朱元璋想要的答案,但是朱允炆却错过了除掉藩王的好机会,特别是朱棣又一次躲过了一劫,才有了后来的靖难之役。
朱元璋在世之时,朱棣小心谨慎的伪装着自己,暗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通过一次次表现取得了更大的利益,为他以后发动靖难之役打好了坚实的基础。皇位之争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胜利的,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忍耐力,要像朱棣这样藏好了“狐狸尾巴”,不然等着你的不是皇位这诱人的“蛋糕”,而是无情的砍头刀。
朱棣胜利了,留给世人和历史很多宝贵的财富,他也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也许历史的选择是最好的,朱棣比朱允炆强,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