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统战新语】【读史忆人?典故】 孙越崎与三峡工程(中)

2020-07-26新闻8

建设三峡工程,是国民党政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看清了国民党政府本质的孙越崎,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拒绝执行蒋介石当面下达的拆迁工厂设备去台湾的命令,将近千个大中型厂矿企业及数万名科技管理人员,完整地移交给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十分关心三峡工程建设,并作出指示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后,三峡工程被正式提上日程。抗战胜利40年后,孙越崎再次积极投入到三峡工程的有关工作中。

新中国初期,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就在地质、电力、交通等部门的协同下,开展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编制和三峡工程的勘测设计研究。毛泽东、周恩来等都对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建设问题非常关心,并作出指示。1958年3月,党中央通过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提出对三峡工程要采取积极准备和论证充分可靠的方针。此后,对三峡工程的研究工作又持续了30年。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等部门的领导下,三峡工程论证工作启动。已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建设组组长,民革中央副主席的孙越崎再次将关注点聚焦到三峡工程兴建的议题。

为了详细了解三峡工程兴建的有关情况,获得第一手详实资料,年届92岁高龄的孙越崎,亲自率领10人组成的长江流域综合治理和三峡工程调查组,于1985年5月30日由北京飞往成都,开启了历时38天的调研行程。

孙越崎在成都附近调查了都江堰和岷江上游,经重庆乘轮船沿三峡库区到万县、巴县、秭归,了解水库淹没和移民问题,再乘轮船视察了三斗坪三峡大坝坝址。通过葛洲坝船闸行至宜昌,改乘汽车经荆州、沙市,登上荆江大堤,察看迎流顶冲的盐卡险段。下坝乘坐汽车,直达武昌,最后于7月7日飞回北京。

沿途除了实地考察外,孙越崎还与各方面的专家和当地党政领导干部,开了40多次座谈会,听取意见,了解交通运输、水利电力、地质地震、气象水文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孙越崎记忆力极强,有时没有笔记本,许多数据全凭脑记。

在孙越崎的带领下,调研组克服炎热的天气,白天行路考察或开座谈会,晚上调查组还要分析研究,伏案写调查材料。回到北京后,他不顾旅途劳顿,盛夏酷暑,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对考察所得进行分析、讨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