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原文:\"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
文言文 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特殊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6303235,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宾短语后置)扩展资料:一、重点词语1、浚: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2、当: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3、景:承天景命(大)4、董:虽董之以严刑(监督)5、克:克终者盖寡(能够)6、作:将有作(建造,兴建)7、牧:则思谦而自牧(养)8、敬:则思慎始而敬终(慎)9、黜: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10、简:简能而任之(选拔)二、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文章一开始,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作者首先举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作者先设置这样两个形象性和哲理性都很强的比喻,而后引出了自己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这种手法的应用是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果作者开篇不用这十分形象的排喻,而只是简单地讲述抽象的道理,是很难吸引对方,使对方理解信服。作者引喻用得好,好就好在比喻用得“巧”、“俗”、“切”。比喻的应用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使深奥的问题通俗化。刘勰在《文心雕龙·。
如何理解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意思是《关雎2113》这诗,快乐而不5261致毫无节制,悲哀而不过分,而不致使人4102伤害身体.儒家诗教的重要命题.指诗歌、音1653乐不失中和之美.①虽感情悲哀,但不伤害身心.多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②形容诗歌、音乐等具有中和之美.也比喻处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③形容感情或行为有节制,不太过分,也无不及.④形容装出悲哀的样子,但并不真正伤心.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