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学术委员会

2021-04-07知识8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领域 超导电性是指许多材料在低温下电阻完全消失的一种物理现象。超导电性的研究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的重要课题,对基础理论创新和应用技术发展两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自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Onnes发现超导电性以来,已经有5次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和超导相关的研究。1986年铜氧化合物超导体的发现,掀起了全球高温超导研究的热潮,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此背景下,1987年当时的国家计委批准在物理所筹建国家超导实验室,并于1991年4月通过验收,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列,面向国内外开放。1995年8月通过第一次评估,获B类第一名。2000年5月通过第二次评估,被评为优秀(A类)国家重点实验室。2002年1月,被人事部、中国科学院评为先进集体。2004年12月,被科技部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集体”。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周兴江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院士赵忠贤研究员。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涵盖了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个方面。研究方向包括新型超导材料的探索,超导机理和相关物理研究,以及薄膜制备和超导薄膜器件应用研究等。实验室现有七个课题组:1)非常规超导体低能激发和混合态物理性质研究;2)。

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机构设置 国家重点实验室暂设6个分部,未来根据需要可拓展分部和分中心。分部下设若干研究项目组,实行责任专家负责制。根据理事会确定的任务目标,由责任专家负责联合优势单位进行单项技术细分,将研发任务分解为单独的模块,选择独立对象承担,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互补完成重大技术突破。1、基础材料技术研究部侧重于200 lm/W中长期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与新型白光技术路线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GaN同质衬底外延技术,深紫外LED制备技术,无荧光粉LED外延技术等。2、核心关键器件研究部侧重于核心关键器件共性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大尺寸150 lm/W大功率高亮度LED外延、芯片制备技术、大尺寸衬底制备,功率型封装及模组技术。3、共性应用技术及系统研究部侧重于解决产业急需的光、电、热、机械、软件、智能化控制系统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低成本、高可靠系统集成技术及标准化、规格化应用产品,开发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4、创新照明应用技术研究部侧重于解决半导体照明在农业、疾病治疗、光互联网络、航空、航天等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应用技术研究,开展新的照明基础理论研究及建立标准体系。5、知识产权运用及战略研究部侧重于半导体照明知识产权运用及。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Biochemical Engineering)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涉及规模化制备生物产品过程的理论和应用基础,是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1988年,在我国生物学家和化学工程学家的联合建议与支持下,国家计委批准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原化学冶金研究所)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筹建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年,实验室建成并通过国家计委组织的验收,2001年通过了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评估。实验室主任为苏志国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杨胜利院士。

#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