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方程为pV=nRT。这个方程有4个变量:p是指理想气体的压强,V为理想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物质的量,而T则表示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还有一个常量:R为理想气体常数。可以看出,此方程的变量很多。因此此方程以其变量多、适用范围广而著称,对常温常压下的空气也近似地适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又称理想气体定律、普适气体定律,是描述理想气体在处于平衡态时,压强、体积、物质的量、温度间关系的状态方程。它建立在玻义耳-马略特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等经验定律上。扩展资料:适用情况1、完全气体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从微观角度来看,它是分子本身体积与分子间作用力都可以忽略不计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实际气体分子的体积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也可忽略不计,状态参数基本能够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所以空气动力学常把实际气体简化为完全气体来处理。2、在低速空气动力学中,空气就可以被视为比热比为常数的完全气体;在高速空气动力学中,气流的温度较高,空气中气体分子的转动能和振动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相继受到激发,比热比不再是常数,在1500~2000K的温度范围内,空气可视为变比热比的完全气体。参考资料来源:-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方程 pV=nRT 在实际问题中是如何应用的? 在无机化学课本中介绍热焓时这样讲:从焓的定义式可以推出,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只是温度的函数,故理想气…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的早期历史 18世纪,D.伯努利提出了气体分子的刚球模型,考虑到分子自身体积的影响,把气体状态方程改为p(V-b)=RT的形式。1847年,H.勒尼奥做了大量实验,发现除氢气以外,没有一种气体严格遵守玻意耳定律(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以后随着实验精度的提高,人们发现实际气体有着与理想气体不同的性质,如体积变化时内能也发生变化、有相变的临界温度等(见相和相变)。实际气体的分子具有分子力,即使在没有碰撞的时刻,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因而其状态的变化关系偏离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只是在低压强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才较好地反映了实际气体的性质,随着气体密度的增加,两者的偏离越来越大。1873年荷兰物理学家J.范德瓦耳斯假设气体分子是有相互吸引力的刚球,作用力范围的半径大于分子的半径,气体分子在容器内部与在容器壁处受到的力不同。范德瓦耳斯方程能较好地给出高压强下实际气体状态变化的关系,而且推广后可以近似地应用到液体状态。它是许多近似方程中最简单和使用最方便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