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墨子和孔子哲学思想比较 分别列出老子孔子和墨子的哲学思想

2020-07-26知识73

墨子的兼爱与孔子的仁爱有什么区别 “兼爱”是墨子学说的中心,“仁爱”则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兼爱是一种无差等的爱,仁爱是一种有差等的爱。兼爱不分亲疏厚薄,不分贵贱贫富,不分人我彼此,爱人要远施周边,尊卑长幼之间要互相爱护。而仁爱则不同,它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之上,他人之父与己之父,他人之母与己之母,他人之兄与己之兄都是有差别的,有亲疏之分的,爱人涉及到国家、上下、君臣之间的关系。墨子认为“仁爱”是自私之爱,“兼爱”就是要祛除自私之心,爱他人就像爱自己。他认为,儒家的爱,有厚薄,有区别,有层次,集中表现在自己的家庭,家庭里又有亲疏差异,其实最后的标准是看与自己关系的远近,因此核心还是自己。儒家看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1313365来,如果社会没有等级,世界就成平的了,何来尊严,何来敬畏,何来秩序?但在墨家看来,世界本来就应该是平的,只有公平才有所有人的尊严。只要各人都亲近自己的亲人,尊敬自己的长辈,天下就会实现太平。墨子提倡兼爱是为了“兴天下之利,除无下之害”,他所面对的现实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全社会性的,全社会的和平安稳和万民之共同大利是他提倡兼爱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孔子的仁爱则是他的道德思想的。孔子思想中的爱和仁有什么区别?跟墨子提出的平等博爱比谁的思想更合理? 孔子思想中的爱和仁有什么区别?跟墨子提出的平等博爱比谁更合理?孔子以人“生而有爱”为发端,从亲到疏,由近及远,再经过“忠恕”的理性思考后,进而把爱延伸到全社会全天下。这个最初的“爱”是感性的,人的天性所赋予的,不带有任何功利的,自然而然由心而萌发的爱。它不必一定是基于血缘的,父母与养子女之间也可以产生这种自然而然的爱。比如抗战后很多中国父母收养过日军遗孤,他们之间的爱也是属于这个感性的“爱”。小伙伴之间纯粹感性的友情也属于这种爱。“仁”则是理性的,心中有了社会天下的概念之后,心怀天下的“大爱”。孔子间接的说过仁:“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很多后来者也都间接的阐述过“仁”,比如,毛泽东《咏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仁”的要求很高,是一种理想人格,可以作为个人在服务社会过程中,追求人生意义,实现自我价值与完善的最高境界。“仁”不宜作为社会道德准则在全社会宣传推广。现代社会的道德准则应当是一套,全社会所认同的,人人都能做到的道德底线准则,作为“礼”的一种扩充,再经过“恕”的理性思考,进而推广到全社会。。墨子思想和孔子思想有什么不同? 墨家学派其实是从儒家学派中分裂出来的。墨子曾经是儒家学派的弟子,后来因为哲学思想和价值观的不同,墨子离开了儒家学派,并开始猛烈抨击儒家学派,从而在儒家学派看来,墨子就是一个叛徒,而且是欺师灭祖的无耻之徒。所以,雄辩且喜欢骂人的儒家学派的亚圣孟子,对墨家学派大打出手,骂他们是禽兽。其实,儒家学派和墨家学派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第一,他们都是一个提倡爱的学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倡仁。孟子则把孔子的仁学思想,总结为仁者爱人。而墨家学派更加强调爱。墨子特别提倡兼爱。认为天下人不分贵贱亲疏,都要去爱,都要去帮助他们。这一点,恰恰成为儒家和墨家学派的对立之处。因为,儒家的仁者爱人,是建立在血缘关系远近的基础上的,儒家认为,你要先爱父母,这叫做孝,然后再爱兄弟姐妹,这叫做悌,再按照社会等级制度,爱朋友,爱领导等。相对来说,儒家的仁者爱人,是比较理性的,而墨家的兼爱,却十分理想主义。所以,儒家思想可以不断发展壮大,而墨家思想,在秦汉以后销声匿迹,根本原因就是他们的价值观,太理想化。第二,儒家学派和墨家学派的方法论,具有相似点。儒家强调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孔子的过犹不及,中庸里面的中庸之道,都是儒家的。孔子和墨子思想的不同之处 墨家思想该派思想,主要反映在《墨子》一书中。尚贤尚同是《墨子》一书的基本政治纲领。墨子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的简介(简单一点就可以,不要太多)和他们各自的主张 1、孔子简介:孔子(公2113元前551年9月5261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4102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1653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2、孟子简介: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孟子主张性善论;孟子主张反对不义的战争。3、荀子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主张:荀子的主要观点是“隆礼重法”,“尊贤爱民”。4、老子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孔子政治思想与老子,墨子政治思想之间有什么差异 孔老政治哲学之异孔子和老子在共同的时代和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反思“礼崩乐坏”和大道退隐之后的世道人心问题.孔子强调礼治和德治,提倡仁礼并重,以维系社会,安定民生.孔子认为,在“礼崩乐坏”之后,需要人为地提倡、规定一定的道德规范.老子则认为应该遵循大道自然无为的原则,实行“无为而治”.下面分就两个基本方面对孔老政治哲学的不同之处加以比较.1、政治哲学基础—仁、礼与道的差异孔子的政治哲学基础是“仁”和“礼”,即借助伦理道德和政治道德的规范,抑制或缓和个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阶层与阶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家庭之间的种种矛盾,以求得社会与国家的稳定与和谐.关于“仁”的概念,孔子以前就有,春秋时期人们把尊亲敬长、爱及民众、忠于君主和仪文美德都称为“仁”.孔子继承了前人的观念,并把它发展成为系统的“仁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仁”有一百余处,基本涵义有二:一是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仁”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要友善相爱,相互帮助.孔子的弟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认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

#儒家#非攻#兼爱#墨子#孟子思想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