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家长给幼儿补习导致幼儿心理健康的案例 幼儿心理健康常见问题案例分析

2021-04-07知识5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 小明3岁了,上床睡觉总要妈妈陪伴,否则就哭闹,开始妈妈没办法,每天陪他,后来妈妈对他的哭闹采取不理睬的方法,小明第一次没有妈妈陪伴哭了一小时,后来哭累了也就睡着。

根据案例,试分析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并针对幼儿教师提出你的教育建议。 现在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不容忽视。学前儿童还处在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由于他们在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我们要重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求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2113案例分析:一、案例描述:5261某学生,女,14岁。父亲常年外出务4102工,家里只有1653妈妈和弟弟。一次,我通过日记了解到:她在日记里写到在家里要干很多家务,妈妈、弟弟很欺负她,她感觉只有到学校才快乐,很不愿意回家。在日记的结尾,她写到: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妈妈?难道这也是爱吗?我讨厌我的妈妈。我看了日记后,心被震撼了,一时手足无措,七年级的孩子竟然如此多愁善感,如此敏感,有如此怪异的想法和心理。二、问题分析:1存在问题:A该生胆小畏怯,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家长存在封闭思想。B心理积怨了许多仇恨,心灵得不到释放,想法无处交流。快乐痛苦得不到肯定和分享。2原因分析:A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理解爱是什么?难以体验家庭的温暖,从而陷入失望、怨恨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生都有极强的慰藉心理,即小学生对父母形成的依恋感使她们易于向父母倾诉不安和烦恼,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但案例中的孩子却缺少这份慰藉。从而产生交往障碍。B家庭因素:由于中国传统的男女观念,部分家庭。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