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二战中期研制出了防空炮用的近炸引信是什么原理? 二战美军使用的一款近炸引信近炸引信主要的发展目的是对付空中的飞机,而最初的发展被认为比较有可能实现的,是采用光电感应型与无线电波感应型两种。而所谓光电感应型就是根据目标反射的光线,转换成电路信号去激发引信起爆,类似的设计被用在德国空军,在二战末期在某些飞机的机翼上安装垂直发射的火箭,这些飞机在拦截美国轰炸机的任务时,当飞机感应到轰炸机的阴影时,就会自动发射火箭弹。由于引爆的时机是来自目标的光影效应,按理来说,杀伤的效果会比较显着。可是,光电感应信管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那就是目标的影子,如果使用环境上的光线不够,或者是周边物体形成反射,这种引信的效果不是很差,就是会很不稳定。更不用说,这种引信是无法在夜间使用的!而用无线电信号作为感应起爆的近炸引信,理论上这种引信的效果会比较稳定,也比较好。只不过,在当时难度最大的关键是如何把相关的电子零件塞入大小不一的引信当中,而且能够抗拒炮弹发射时的加速率,震动,以及温动变化等等。不像是现在的电子装置,是以集成电路为基础,当时用的则是真空管,就是以玻璃为主的真空管!想一下,把一个真空管从放大机拔起来,当皮球扔来扔去,大概玩不了几次就会坏了。把这个。
德国二战是否有一款57mm空军的防空炮 没有,德国设计的是55毫米的二战末期,德军有意用5.5公分炮,取代原本的3.7公分炮,无论陆上或舰上皆然,毕竟3.7公分炮的杀伤力略嫌不足。1943年交由克鲁伯与莱茵金属公司开始研发,运用3.7公Flak 43的技术,炮身轻,体积小。1943年11月被纳粹高层勒令停止研发,1944年再度复活,莱茵金属的2门、跟克鲁伯的1门原型炮一起试射,最后以莱茵金属的设计为蓝本,经过修改,再生产第4门原型炮,此时已是1944年12月。到1945年2月,战局恶化,一切无疾而终。战后苏联参考此炮,设计出5.7公分高射炮。配备5发弹匣,炮身两侧皆可供弹,弹壳由下方掉出。舰用版本,炮架可能有三轴或四轴射击稳定装置,预计装在1942C/1944年型的驱逐舰上,似乎曾在Z29上测试过。口径:5.5公分全重:650公斤炮管重:320公斤全长:6公尺炮管长:4.2公尺炮口初速:每秒1020公尺最大射程:4500公尺射高:2500公尺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军队为啥普遍使用88毫米防空炮来打击敌方坦克?难道那时的德国坦克威力不足?德国在二战前研制的37mm反坦克炮威力不足的特典在对付法军的夏尔系列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