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会计基本两个恒等式名词解释 会计名词解释

2021-04-07知识1

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目标—是人们通过会计工作所预期达到的目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2636433的。2.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活动的全过程。3.会计对象—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或者说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4.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所具有的功能。5.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核算工作,提供会计数据,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反映行政和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和节余情况。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在其核算过程中队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监督。7.会计方法—是指履行会计职能所采用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监督的方法和会计分析的方法。8.会计确认—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确认某经济业务事项,应记入会计账簿,并列入会计报告的过程,包括要素项目确认和时间确认。9.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各项财产物资都须以某种尺度为标准确定它的量。10.会计记录—是指各项经济业务经过确认、计量后,采用一定方法在账户中加以记录的过程,包括以原始凭证为。

关于几个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或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营活动组织形式的发展变化而产生的。会计主体的作用在于界定不同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范围。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不是同一概念。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并不一定就是法律主体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所做的分类。可以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六个方面。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以应收应付作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以计算本期盈亏的会计处理基础,在应计制下,凡属本期已获得的收入,不管是否已收到现款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属本期应负担的费用,不管是否付出了现款都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应归属于本期的收入,即使现款已经收到并且已经入账也不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凡不属于本期的费用,即使已付了现款并且已登记入账也不作为本期费用处理会计恒等式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会计等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会计记账和核算的基础,更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础.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二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会计等式二。

什么是会计恒等式?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会计等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该等式是会计记帐、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矗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会计等式(二)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会计等式(三综合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企业在经营中,“收入-费用=利润”中的利润就表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也就是企业资产增多,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一时刻负债不变,赚与赔都是股东的.新的所有者权益=旧的所有者权益+利润=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而,新资产=负债+新所有者权益=负债+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个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而第二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

#储蓄投资恒等式名词解释#会计基本两个恒等式名词解释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