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出自哪里? 传道受业解惑者

2021-04-07知识5

\ 韩愈(768—824)作《师说》的时候,有人以为是在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3),①这大致是可信的.这年韩愈三十五岁,刚由洛阳闲居进入国子监,为四门学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但他早已有名.他所提倡和不断实践的古文运动,在那一两年内,正走出少数爱好者的范围,形成一个广泛性的运动,他俨然成为这个运动的年轻的领袖.他用古文来宣传他的主张.维护先秦儒家的思想,反对当代特别盛行的佛老思想;提倡先秦两汉的古文,反对“俗下文字”即魏晋以来“饰其辞而遗其意”的骈文:这就是古文运动的内容.这个运动所以逐渐形成于唐德宗统治的后期,是有现实的社会条件的.它是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目的服务的.而这除军阀、大地主外,正是当时广大社会阶层现实利益的要求.韩愈的积极努力,对这个运动的开展与形成,起了不断促进的作用.就古文来说,他不仅自己刻苦努力,从理论到实践,表现了优秀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不顾流俗的非笑,努力提倡,特别表现在给青年们热情的鼓励和指示.《师说》正是这种努力所引起的一篇具有进步意义和解放精神的文章.韩愈不断地同青年后学交往.给他们奖励和指示,这是魏晋以后所没有的现象,当然要引起人们的奇怪,以至纷纷议论和责难.一切向韩愈投书请益。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什么意思 意思是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师说》。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后,却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松学业;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韩愈三进国子监任博士一职,又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世和提携人才的文章。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中,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是。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什么意思?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得可贵品质。出自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受业解惑#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传道受业解惑者皆为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通假字#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的意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