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瞿芃 自江苏徐州报道
吃过午饭,王计君趁着散步的工夫走进村委会办事大厅,在一台多媒体机上熟练地操作起来。
70岁的他,是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新区街道驿城村村民,自从村里安装“基层治理阳光系统”后,每到月末都会过来看看。
“刷一下身份证,手指一点,我的养老金信息就出来了。你看,6月份果然涨钱了。”王计君告诉记者,通过这个系统,不仅能查询自己和其他村民的养老金、惠农补贴到账情况,还能查村账,“花的每一笔钱都一清二楚。”
王计君使用的“基层治理阳光系统”是铜山区“智慧纪监”大数据监管平台的一个子系统。该区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第一职责,以信息化为引领,通过构建聚合信息公开、廉情分析、信息核查、信访举报等功能的大数据监管平台,有力推动监督向下延伸,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
小平台发现大问题
说起刚刚移送审查起诉的单集镇中心敬老院原院长王思勇案,铜山区纪委监委第三审查调查室副主任彭云豪忍不住为“大平台”点赞。
彭云豪所说的“大平台”,指的是“智慧纪监”大数据监管平台中的信息核查共享系统。该系统通过打通与规划、财政、税务等部门数据壁垒,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以多类别数据的交叉比对分析,快速锁定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进一步提高巡察、初核、审查调查等工作效率。王思勇案的顺利推进正是得益于此。
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彭云豪调取单集镇中心敬老院账目发现,该院长期以来频繁报销购买服装、煤炭等费用,有时候连续6个月都有购买服装开支,平均每月7000多元,明显不合常理。此外,该院集中供养五保人员的生活费发放单也存在笔迹造假嫌疑。
“按规定,敬老院每月给集中供养五保人员发放80到100元生活费,也叫‘零花钱’。金额虽小,却成了我们突破该案的一个关键。”彭云豪说,利用该系统的信息共享功能,将“零花钱”领取名单同财政、民政部门拨付名单进行比对,发现拨付人数比实际领取人数多出43人。
调查发现,43人实为散居供养五保人员,每人每季度的财政拨付供养金比集中供养五保户少625元,并没有“零花钱”一项。作为院长的王思勇正是通过将散居五保人员虚报成集中供养五保人员的办法,把“多出来”的供养金占为己有。调查组通过顺藤摸瓜,最终查实了王思勇以虚列五保人员生活支出、重复报销等多种形式非法占有公共财物12万多元的违纪违法问题。
“我们在办案过程中发现,很多五保人员因种种原因并不清楚自己应该有多少供养金,有的还因为王思勇多发了点生活费对他心存感激。这就提醒我们,监督工作一定要眼睛向下,不断创新。”彭云豪说。
记者了解到,信息核查共享系统已整合38类338万条数据信息。在王思勇案基础上,铜山区纪委监委通过比对分析民政部门死亡人口数据和财政部门特困人员供养金发放数据,发现虚报瞒报五保人员死亡时间套取供养金问题线索42条,涉及14个乡镇(街道),正在逐一核实。
“‘智慧纪监’平台极大地提升了问题线索统计、管理及流转质效。两年来,平台获取并分发问题线索480条,其中扶贫类14条、农村‘三资’类81条、惠民资金发放385条,为高质量监督奠定了坚实基础。”铜山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杨传金告诉记者。
前后端联动夯实日常监督
办事大厅的人逐渐多了起来,看见王计君正在浏览村里账目,不少村民围了过去。
“我是‘老三届’,还算有点文化,很多老年人就托我帮他们查询,而年轻人都用手机。”王计君告诉记者,以前查养老金得去银行排队,查村账只能看贴出来的公告,远不如现在方便,还容易产生误会。
“有一次村里修厕所,有人说花了3万多,太贵了,肯定挣黑钱了。我跑去问工头,说只有2万多,我再用平台一查,确实只有2万出头,大家这才放心了。”王计君举例说。
以技术手段破解信息公开难题,加强对基层公职人员监督,正是建立“基层治理阳光系统”的一个重要考量。铜山区纪委监委调研发现,基层矛盾的产生以及腐败案件的滋生,主要源于基层信息公开不及时、不透明,权力运行监督存在盲点。
“农村问题历来是我们信访举报的重头,群众对资金使用情况不公开的意见很大。有的地方刚把公告贴出来,拍个照片就撕了;有的搞会计记账式公开,村民很难看懂。”铜山区纪委常委马服军说,“基层治理阳光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后,2019年全区反映村干部信访量同比下降26%。
与设置在村(居)的“前端”相比,位于铜山区纪委监委机关的“后台”主要负责监管和预警,即通过与区扶贫办、区财政局等单位对接,实现对低收入户基础信息精准比对,并根据工作需要将“两不愁三保障”数据比对工作纳入系统优化升级范畴;通过与区农业农村局、区民政局等单位对接,将70条资金线纳入平台监管,并通过设置资金预警等级,实现与村干部及亲属信息的数据比对预警,有效杜绝村干部优亲厚友、套取资金的现象。
李家春是何桥镇纪委副书记,他办理的段庄村党支部书记牛某虚报套取种植业保险理赔款案,便来自于“后台”预警。
2019年,“基层治理阳光系统”将农业保险发放资金纳入监管,通过干部监督预警功能发现,作为公职人员的牛某领取了大额农业保险理赔金,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号。
根据上级交办的这一问题线索,李家春核查发现,段庄村曾流转土地72.16亩,建设蔬菜外延基地,以牛某等人名义申报大棚农业保险。同时,为增加村集体收入,虚报土地面积,套取理赔款。经查,该村共虚报土地面积11.84亩,虚报获得理赔款9802元,记入村账后用于村集体开支。牛某因此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这些问题线索,原来可能要通过巡察、专项治理才能发现,现在通过预警可以及时发现、果断处置,为我们进一步夯实日常监督提供了条件。”李家春说。
人员下沉确保处置及时
信息化的成果最终要靠人来“落地”。针对监察体制改革后,全区新增监察对象8000多人的实际,铜山区纪委监委在打造“智慧纪监”平台的同时,以“派出监察员办公室”改革作为监督向下延伸的重要保障。
据介绍,该区共设置7个监察员办公室,配备包括主任在内的21名专职监察员,57名兼职监察员。除1个监察员办公室负责监督4个乡镇(街道)外,其余6个监察员办公室均负责监督3个乡镇(街道),以充足的监督力量促进监督质效提升。
记者注意到,在“智慧纪监”平台中,“镇村监察护民系统”便是以推进派出监察员办公室实体化运行为前提,对派出监察员办公室日常履责情况进行实时记录、量化分析。该系统分为组织架构、履责纪实以及统计分析三个子模块,直观反映出各个派出监察员办公室工作成效。
曹惠芬是铜山区纪委监委第三监督检查室主任,兼任区监委第三派出监察员办公室主任。据她介绍,为了用好“智慧纪监”平台这一监督利器,对于平台发现、区纪委监委转办的问题线索,派出监察员办公室会及时分类处置并提交处置结果。其中,日常监督类直接交所在乡镇(街道)纪委(纪工委)核查;涉及贪污、挪用且问题指向明晰的,由派出监察员办公室提级办理或交由其他乡镇(街道)纪委(纪工委)交叉办理。
此前,有群众通过“基层治理阳光系统”查询发现,所在社区对外出租门面房的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怀疑其中有猫腻。曹惠芬调查了解到,门面房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租,租期50年。虽然该社区现在处于繁华地段,但当时由于地价低、不好租,村干部“甚至想签100年”。对此,曹惠芬积极做好政策法律讲解,推动双方按法律规定做好整改,得到群众好评。
“从我们室工作情况看,群众对村干部是否存在优亲厚友问题最为关注。”铜山区监委第六派出监察员办公室副主任、单集镇纪委书记韩向冲说,去年上半年,“基层治理阳光系统”通过比对发现,辖区一名村干部的父母被违规纳入五保人员,他和同事迅速展开核查,在查实后对相关责任人及时作出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