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明朝“复社四公子”都是哪几位? 明朝藏书家宋震家族

2020-07-26知识4

明朝中后期的思想有什么不同? 要想总结明朝中后期思想有什么不同,首先我们要知道明朝中后期都有哪些著名的思想家。一、李贽生于1527年,卒于1602年,主要成就是反对八股文和歌颂秦始皇,代表作品主要有《焚书》、《藏书》、《续焚书》、《续藏书》。李贽主要思想是以传统的孔孟儒学为“异端”自居,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等礼教进行抨击,对社会腐败、贪官污吏等大加痛斥,主张“革故鼎新”,反对统治者对思想禁锢。对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给以深深的同情,为妇女打抱不平。总结:1、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2、提倡人类平等;3、提倡婚姻自由;4、尊重妇女。二、黄宗羲生于公元1610年,卒于公元1695年,梨洲先生,主要作品:《明夷待访录》等思想着作。主要观点:1、政治上: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2、思想上:继承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公,君为客”的民本思想;3、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为本”的思想;4、强调治乱的根本标准,提倡法治,主张限制封建皇权。三、顾炎武生于公元1613年,卒于公元1682年,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之风,主要作品:《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主要观点: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明朝末年名人徐霞客资料以及家庭背景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4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万字(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被称为“千古奇人”。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徐霞客十五岁时,应过一回童子试,但没有考取。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都能记得。但家里的藏书渐渐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徐霞客十九。明朝“复社四公子”都是哪几位? 明复社四公子: 侯方域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辟疆合称明复社四公子 明亡后陈贞慧隐居不出,冒辟疆放意林泉,方以智出家为僧,还有他们的好友杨文聪抗清殉国,陈子龙自沉明志。如何看待柳诒征先生后人因资产分配不均,焚烧撕毁先生藏书一事? 如果这件事是真实的,并非炒作,那么对于这件事,我对此评价只有2个字—造孽。柳诒征先生是史学大家,并且在1948年获得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极高的名誉。当时和他一起获得这个荣誉的史学大家有顾颉刚,陈寅恪,傅斯年,陈垣等。虽然柳诒征先生不如顾颉刚、陈寅恪和傅斯年他们几个出名,但是学术水平绝对不会比他们低。当时柳诒征在南京任教,陈寅恪在北京任教,便有了“南柳北陈”的说法。对于一个这样的史学大家,他的藏书,可以说是历史文化方面珍贵的财产了。他后人因为分配不均把精品烧毁,普本撕成碎片很是令人痛心,可以说是造孽。点此查看图片折叠原因面对柳诒征先生藏书的悲惨遭遇,对比之下,我想到了天一阁。天一阁是明朝时期范钦一手建造的一个私人藏书楼,藏书众多,但是范钦对于后代有立规矩,分家不分书,并且书不出阁。这使得天一阁的藏书在一段历史时期保存的相当完好,后来在清末因战乱损毁遗失甚至遭到偷窃。如果说柳诒征先生藏书被毁这件事是真实的话,那么对于柳诒征先生的后人,我不知道你们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一生藏书毁于后人手里,这绝对是柳诒征先生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明朝的《永乐大典》是真的失传了吗?具体是一本什么书呢? 不能说《永乐大典》完全失传了,因为仍然还有少量存世。关于《永乐大典》到底是什么样的书呢?这么说吧,《永乐大典》世界上历史上最浩瀚壮阔牛逼的书,没有之一。牛逼在哪里?牛逼在书的体量可以说是巨大。巨大到什么程度呢?这里可以说一个概念,该书分约10亿字,相当于法国狄德罗主编《全书》的44倍。或者再做一个比较,大家就更能体会《永乐大典》这种接近于恐怖的巨大体量。清朝的恢宏巨制《四库全书》的总校官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提到,他编纂《四库全书》时,曾参考残存于世的《永乐大典》,那时《永乐大典》就已经遗失的七零八落了,他最终也只能看到《永乐大典》的冰山一角,但就是这冰山一角,已是包罗万象,饶是他读遍世间万卷书,睹之还是对世间知识之浩淼广博产生了深深的绝望感。《永乐大典》有多大的体量呢?说出来有些吓人,就是把有文字以来历代的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还有天文、地志、阴阳、医算、僧道、技艺的资料都收集起来,汇在一书之中。这是前无古人应该也是后无来者的宏大工程,全中国最牛的学者们,历时六年,才完成这本旷世大典。即使是300多年后,英国编《大英全书》,亦忍不住对《永乐大典》推崇备至,称之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什么意思? 假:指借的意思。这句话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白话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散发弄轻舟。”是出自李白哪首诗? 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是李白的诗句,“明朝散发弄轻舟”是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今朝有酒今朝醉”出自唐·罗隐的诗《自遣》古代有哪些藏书家和藏书楼。藏书又什么特点? 藏书家:韦述、苏弁、赵明诚、司马光、李清照、元好问、杨士奇、王世贞、黄宗羲、胡震亨等等。藏书楼:明代范氏天一阁、毛氏汲古阁,晚清四大家的聊城杨以增及其海渊阁、常熟瞿镛铁琴铜剑楼、吴兴陆心源皕宋楼、杭州丁丙八千卷楼等。我国古代有明确记载的藏书家约为4000余人。大部分属于私人藏书家。他们建造的藏书楼始于北魏,距今已1500余年。我国藏书家大多生活在交通便捷、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也有一部分生活在历朝政治、文化中心。虽然关于“藏书家”的标准或定义,学者们有不同看法,但江浙地区是中国历代藏书最繁盛的地方,明清两代是我国藏书家发展的高峰,这是毫无疑义的。中国古代藏书家虽然将藏书“密不示人”,却将藏书用来治学、修身,甚至治国平天下。其对藏书的利用是有进步意义的。清代学者洪亮吉将藏书家分为5种:其一是“推求本原,是正缺失”的考订家;其二是“辨其版片,注其错伪”的校雠家;其三是“搜采异本,补石室金匮遗亡,备通人博士浏览”的收藏家;其四是“第求精本,独嗜宋刻”的鉴赏家;其五是“贱售旧家中落所藏,要求善价于富门嗜书者”的所谓掠贩家。洪氏所说的考订家等,无一不具有专门之学,就连他最瞧不起的“掠贩家”也大多有。明朝朱厚照时期的大臣介绍,越全越好 最好能详细到各个的职位,生平经历,个人资料,生死时间等等,最好还有那个时期的风土人情,习俗什么的,明朝那时期的越全面越好 共7 1、刘健 刘健(1433年2月27日-。

#专门史#中国古代史#明朝#宋朝#永乐大典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