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新一代k3的缺点是什么? 新的一代k3

2020-07-26知识9

去年上市全新一代K3,1.5动力怎么样? 您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起亚K3这辆车1.5L动力,谈不上惊艳,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下面针对这辆车的动力做一下个人分析:发动机排量1.5L,自然吸气,根据厂家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发动机最大功率85kw,最大扭矩143.9Nm,比起亚另一台1.4T涡轮增压发动机综合性能要差一截,毕竟自然吸气进气方式,和涡轮增压发动机有差距也属于正常。根据大部分车主反馈,该车百公里油耗在6.5L/100km,不算费油,在1.5升同级别车型中表现中规中矩了。这款车1.5L发动机匹配无级变速器,通常情况下,自然吸气发动机和无级变速器配合起来,在车辆起步时,动力性给人一种循序渐进的感觉,不会出现爆发力现象。如果你在高速上超车,车速不会立刻跟进,但持续的加速还是能够满足超车要求。通常情况下,这套动力总成驾驶感很不错,行驶起来平顺、流畅,当然不会出现动力不足情况。作为起亚在紧凑级市场中重要一员,它在市场上的口碑还是不错的,首先油耗较低也让一大批车主掏钱提车,其次,外观时尚耐看,家族式的前脸,充满活力。总之,这套动力总成属于1.5L发动机大海洋里的中上等水平,油耗表现不错,作为10万级别的车型,整体的竞争力也不低。全新一代起亚K3如何打开消费者心扉? 全新一代K3这款车既有亮点也有缺点,造型内外饰让每一位韩系车迷都有为之着迷,以前的车辆设计更偏向于中年人,但现在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汽车价格的降低,汽车车主正在走向年轻化,造型运动化,车辆配置科技感骤然提升,同时K3满足或6法规,车辆耐久性稳定性驾驶感在同级别竞争中还是占据优势的,这也是韩系车的卖点,并且K3这款款车配备1.5L自吸发动机,并且配备IVT无极变速器,整车油耗大大降低,并且车辆响应性和动力感没有降低,总体而言这车优点还挺多!相比于老款K3,新款K3车长,车高都进一步提升,乘坐空间得到优化,并且汽车机舱盖突出,更显运动特色,彰显中国特色品牌!新款K3配备ADAS辅助驾驶功能,可以充分监测周围驾驶环境,有利于安全行车!一款高科技车型,必然配备语音,语音识别率高达90%,用起来666!这款车最重要的就是动力配置,1.5L IVT,发动机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具备低油耗5.1,较高动力,IVT提供了舒适的驾驶性,整车反映迅速,应答性较好,并且IVT采用AT模拟,这个技术虽不是首创,但是应用在这款车上别具一格,没有AT换档不平顺,但是有AT的驾驶乐趣!如果温柔驾驶,车辆加速线性感还是非常好的,并且开车异常平顺!并且具有ECO 。新一代K3于2019年6月上市,你认为K3能回到一线吗? 起亚销量大不如从前了,销量不看好新一代K3和新一代雷凌应该怎么选,欢迎大家讨论? 首选肯定雷凌,丰田最优秀的车型,全球几千万的保有量不是假的,可靠性没得说。全新一代K3也玩上了直播,它会火吗? 起亚K3 这车,我知道了我自己也是起亚的,首先我觉得起亚的车子,还是很省油的,做工方面,也可以,新的k3相对的,说性价比,都可以,六万多就能上低配的手动挡,八万就能买到自动挡,相比老款,真是优惠太多,太多,起亚的车子,外形上还是比较好看的,发动机的声音,比别克,真是好的太多全新一代起亚K3竟远远超预期?它会是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吗? k3远远超预期?可能关注度确实很高,韩系车设计漂亮是一惯的作风,不管是索纳塔还是k5领动都有他们独领风骚的一面,但韩系车始终无法避免的就是他们的性价比,以老款k3打比。终端优惠下来自动挡低配7万多。如果日系车卖这价那韩系车还有市场份额吗?如果k3 1.5自然吸气车型起售价是网上谣传的10.58万起的话,估计也只能凉凉了。毕竟竞争对手太多了,1.5加cvt偏经济的动力却配上了风骚的外形。实在不好说会不会是年轻人的第一款车。如果价钱合适的话,我觉得k3还是会大卖的。从他的前辈们就不难看出,朗动 老k3都是动不动几万的优惠,才能把他们推上销量排行榜。关注度不能说明什么,k3可能颜值确实可以,但人会出现审美疲劳的,时间一久点可能也就觉的就那样,到时候还是省油省心保值才是消费者考虑的重要因素。像朗逸 卡罗拉这种不需要太华丽的外观月销量也非常高,像英朗这种几万的优惠销量也很高。k3想在竞争激烈的紧凑型市场异军突起还是免不了性价比,风骚的外观配风骚的价格,消费者肯定招架不住。回到主题关注度确实非常高,要把关注度转换成销量我觉得还价钱,价钱合适肯定会是我的第一辆车。新一代K3和新一代雷凌应该怎么选,欢迎大家讨论? 雷凌!综合性能及二手保值优于K3新一代k3的缺点是什么? 新一代k3的缺点就是皮薄,其他都挺好的:1、据悉,全新一代K3在海外版车型基础上进行了针对性的改动,前中网采用了虎啸式直瀑设计,镀铝材质的应用,使其更具厚重感,两侧。

#韩系车#丰田#雷凌#起亚#起亚k3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