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毗奈耶寺宗律法师 七种别解脱戒是哪些

2021-04-06知识5

七种别解脱戒是哪些 别解脱戒,2113即别解脱律仪。佛教七众弟子,5261由出离心4102为发起,经过一定的仪式1653,誓愿受持佛所制七众戒的某一种,在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遇缘对境,便有防止恶行的作用,名为别解脱戒。梵语音译“波罗提木叉”,“木叉”为“解脱”有二义:一作名词解,指依戒修行所得的果。能证的圣智、所证的涅盘,皆名解脱。此戒为解脱的因,故亦名解脱。二作动词解,为离缚自在。以此戒为方便,能弃舍恶行,破坏烦恼,出离恶趣,究竟出离三界生死,不为恶行等所缚,故名解脱。“波罗提”多处译为“别”,意义甚多,如七众所受的戒各自不同、持戒所对的境各别不同等等。梵语音译“三婆啰”,本义为“防护”,译为“律仪”,亦译为“戒”。《俱舍论》卷十四说:“能防身语故名律仪。《大般涅盘经》卷三十四说:“戒者即是遮制恶法。或译“律仪”,或译“戒”,同是防护的意义。《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九说:“律谓法式,仪谓轨范,…可为法式,可为轨范,故名律仪。《含注戒本疏行宗记》卷一说:“戒有何义,义训警也。由警策三业远离过非。《菩萨戒义疏》卷上说:“戒是约义、训义,复言勒义、禁义。依此土注家就汉文字义解,“三婆啰”译为“戒”,较译为“律仪”。

佛教四次结集 在印度佛教史上一共有四次的结集现简单明了的略说之。第一次结集:第一次结集又称五百结集或王舍城结集。起因:佛刚灭度后,就有愚痴比丘很高兴的说“那老头子死了,以后。

藏传密宗佛教为何不吃素 佛门在食肉的问题上,藏地及奉行上座部的东南亚地区与大部份佛光普及地区,有着不同传统习惯,又各有教证依据,欲解释此现象、推知佛经的深奥意义。

#毗奈耶寺宗律法师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