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宇宙法则在于你是否合乎道

2020-07-17知识5

″道\ 道在自然法则之上。自然法则是与宇宙统一的,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道先于宇宙而生,宇宙是循道而生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创世之初,世界不是随随便便就存在的,是按着道的指令创生和演化的。宇宙和自然规律是同时由道创生的。宇宙同时遵从道和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和道没有这种遵守关系,自然规律是道的一部分。中国古代的道和西方现代科技所揭示的宇宙本源是极为相似的。都是来源于一个混沌的小圆球。道的研究对象是人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因而极为广博、高度概括、统一化。自然法则(西方思想家的自然法则)研究的是某一类或某一个事物,比较狭窄,因而以准确、精细见长,有繁杂的分类。道概括出宇宙普遍规律,即阴阳、盈亏、虚实的转化。道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可以总结自然规律,但一旦说出来,就不准确了(测不准原理?根源不可穷究?人可以定义一个概念,但当你明确写出这个概念,你所写的和所想的就有偏差了,导致别人无法准确理解你的意思。老子认为人应顺应自然,不做无妄之争以和平、安宁地生活。西欧思想则是抓住细枝末节不放,刨根问底,广泛质疑,在科学和哲学两条道路上不断积累,最终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河,使″道\ 当然道是本源!万法万物都是道的显现!神也是!道超越物质与精神!我们的知识体系没有办法诠释道!而道这个字只是个名词!没有实质的意义!老子起名为道!释迦牟尼佛起名为性空!道与性空表示的是无限可能、无始无终!超越身体的感知!世间任何万法万物有生有灭没有绝对永恒的事物,只因缘起,道的显现!我们所看到的事物体会的法则,都是依靠条件而存在!一旦发生改变一切又不存在了,因为任何事物包括宇宙本身都是不断变化的,道是超越时间的,因为它是无始的,本来就是这样的,追溯不了怎么诞生的即本质、本源、本体,用佛说的话万物万法皆无自性,无自性就是道就是性空!无自性就是没有绝对,这个没有绝对就是绝对!超越存在与不存在即超越绝对与不绝对!″道\ 《东郃子语录》‘道’者,无所不包、无所不纳,凡是一切存在的、一切可能存在的、一切正在变化的,皆属于‘道’!在天空中也在大地中、在智者中也在尘土中、在金银中也在屎尿中,凡所存在、凡所变化者皆不离‘道’,因为离‘道’者早已不存!‘道’不是‘什么’!因为,若有一事或一物,它是了‘什么’,那就等于是规定了它的范畴和边界,有了范畴就有不属于这个范畴的它事它物,有了边界就有这个边界以外的它事它物;而‘道’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无限、是无限的无限!因此无有边界、无有范畴。所以‘道’不是‘什么’!一切妄图定义‘道’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想用某个范畴、某个边界去描述它,如果有谁妄图用语言去描述了它,事实上在是妄图限定它。但‘道’却是不可限定的,就如同一个小礼盒里是绝对塞不进一个豹子的。于是真正被限定的就是你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索力,你把自己的观察限定在一个极小极小的范围、边界里后,却又想查找出‘道’的全貌,这不正是拿着一根细细的管子去观察豹子吗?除了把豹子身上的斑点误当豹子本身,得出一些荒谬绝伦的结论外,任何真实的信息都得不到!所以不可以问‘道是什么’!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你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想法,那是因为″道\ 天地之始是一团混沌,老子把这团无中生有的混沌叫做"道。然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这一说,奠定了中国式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基础。也应合了世界哲学的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之说,从此,不管是与人无关的道还是客观存在的物质,都是独立存在的,与人没有实质性的关系,人是后来的栖居者,借天借地借物谋生,由道而来的客观自然才是世界当然的主人。几千前的老子怎么认识了道?他怎么就能肯定的判断道生一?道是什么?一是什么?他为什么知道这道和一都与人无关,在人还远远没有诞生之前,道是怎么发生的?老子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凭借什么逻辑推断出数亿年前的道的产生?并且还生出了一,没有直接生二?如果是从已有的事物存在现象和存在规律推论出来,那凭什么逻辑推论?这逻辑是谁发现或总结的?这逻辑与人无关吗?有这逻辑和没这逻辑那个道都在吗?还是这些道和万物都是逻辑的产物?不要被这些问号绕晕,其实问题很简单:道和万物都是老子作为人的认识,是人的一种认识,人可以有若干种认识,只是无论哪种认识都不可能离开人,都不是非人的认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人的一种把握事物的方法,这方法对人的需要有效,所以被″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老子道德经>>中开篇的两句话。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道”是什么?“道”就是规律,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生的规律。“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人生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是可掌握的,但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识的那样。在道德经>>中,对“道”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其中最重要的观点是“存在”与“无为”,是对立统一的两方面。“名”在这两句话中有两个含义,一是名利,二是指人或事物的表象。“道”是内在的、实际存在的东西,而“名”是外在的,是虚的东西,即平常所说的“虚名”。“名可名非常名”是说,真正的名与利是可以求到的,但不是平常所认为的那种“虚名”。这两句话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要正确认识人生的规律,只有从人生的规律中才能求得实实在在的名与利,即老子所说的“非常名”。当然,这里所说的“名”并不是只指名字,否则老子也太肤浅了。但也说明了名的重要性,好名可以让人名上加名。终明了“道”为何物的人极少。《道德经》总论部分提出了修道的方法,后面极大部分却是论述修道之“德”的,所以只修道不知“德”者难于理解它,不实修只从文字上理解道为宇宙之道者更难于理解它违背道德伦理什么意思 伦理是指“五伦十义”,儒家认为,人的一起关系离不开五种:夫妻、父子、兄弟、领导与被领导(君臣)、朋友,并且为每一种关系的双方都规定了详细的行为规范。具体规范您可″道\ “道”即是宇宙的本源,亦是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宇宙从“道”中生发、发展、变化,同时,“道”也是维持这诸般发展、变化的平衡点,但“道”的平衡不是简单的、静态的平衡,而是随着宇宙的发展和变化而变化的动态的平衡,再如何的发展变化,“道”的本源不变。″道\ 《道是宇宙夲源呢》?《还是宇宙自然法则呢》?(虚空生命)是(夲源),(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由于初始生命(无明妄行)由(一生二~二生三),此时才有(道)的出现。(道)有(无明妄行道)和(清净觉悟道),(道)乃(行义)宇宙属于(先迷)而(后觉)。(先觉)了知(动净因由),故劝人回归(夲来清净)使(迷而妄行)转为(心安理得)。迷人(心不安)创造了(六道轮回)过着(生老病死苦)的生活,觉人(心安理得)创造了(安详恒乐)过着(安详自在)的(极乐世界)生活。(道)由(无明妄行)开始,经过(觉悟)后(顺随自然)而回归(觉醒)的(清净夲源)。由初始的个体(夲源生命)经(聚结成相)经过轮回体悟,使(聚结)的(生命体)在(觉悟)后组成了(极乐世界)。″道\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二十一章)新风堂堂主 2017-03-23 08:45乡人拜读《道德经》—(第二十一章)乡人浅学,孤陋寡闻,不敢罔言,惟有拜读!孔 德 之 容,惟 道 是 从。道 之 为 物,惟 恍 惟 惚。惚 兮 恍 兮,其 中 有 象 ﹔ 恍 兮 惚 兮,其 中 有 物。窈 兮 冥 兮,其 中 有 精 ﹔ 其 精 甚 真,其 中 有 信。自 今 及 古,其 名 不 去,以 阅 众 甫。吾 何 以 知 众 甫 之 状 哉?以 此。孔,是大的意思,“孔”,有空的意思,是否在这个字的运用上就有道家有无相对,阴阳相生,所以以“孔”为“大”呢?不去深究,理解就行。跟孔夫子没啥关系。大德能容纳、包容万物,但是依旧惟道是从。不会因为感觉自己是大德之人,所以惟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他的内心所容纳的,就是道,或者说所有想法、行为都是“道”。物,有点像现在我们通俗说的“这个东西”的意思。第一章已经描述了,“道”的有与无,名与实的关系。所以现在要重新描述道的时候,就必须找个东西出来代指。“道之为物”,有点“道这个东西啊”的意思,口语化的感觉比较容易理解。第十四章“其上不皦…是谓惚恍”,已经解释过“惚、恍”两字的意思。这章,把“惚恍“变成“恍惚”应该不只是为了行文看″道\ 悟道,悟道,悟与道不分家…!谈这个话题说的人,至少是悟道之人…!其次,已经按道行事了,什么是按道行事呢?简单说就是在生活中,人生生命中已经开始实践按“道”行了…!悟道即悟空,空是什么?空本身就让人费解,说宇宙大千世界原本是空,根本是胡说八道,有几人相信…!但这是个突破口…!言语道断都是妄,张嘴说道已经不是了…!因此,起心动念就成为关键了,变成了悟道根本…!缘聚缘散,念念相续无不在“道”中,因此,古语云:平常心是道!因为,人有“自我”意识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自我状态…!它的存在障碍了原本一切自然的认知,而原本一切自然的认知被“自我”定义扭曲了…!平常心何其难得啊…!道法自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都是心来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