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阴阳五行理论是什么? 阴阳五行学说与治未病

2020-07-26知识35

五行是什么意思 五行是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扩展资料五行是一种文化。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物质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是由于这五种最基本物质之间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运动变化而构成了物质世界。这个行,不是走路的意思。是代表运动。用当下的解释有动能的意思。金,不是黄金。是坚固和凝固的意思木,代表生的功能和根源。中国字“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五行中对”木的解释。生是一个象形字,下面是一个“土”字,上面代表破土生发出来的一个枝一片叶。水,代表流动,具有循环和周流的意思火,代表热能土,代表地球本身。所以土在五行的方位上居中。五行是说这五种物质是相互变化的,相互影响的。这种变化和影响就是生和克。生和克是阴阳学说里面的说法。严格的说,五行学和《易经》没有根本的联系。只有。科学家应该如何面对“阴阳五行”理论? 道比理、法、方、药更重要!四诊合参前,先参道。中医有道,无需分派。中医药理论核心的原创性重大突破-《自然药观》开创中医科学之路《自然药观》一书发现了内病外邪的奥秘,也就是《黄帝内经》的核心:五运六气奥秘和规律,并详细地加以归纳总结,使之清晰直观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中医看病从此变得有理可依有据可查,依天道行医,而不再只是凭经验、感觉和验方在看病。《自然药观》诠释了五运六气的“药道观”,以六十甲子为周期,全景详细地再现了“五运”中所蕴含的二十四种症状、相应治则及二十四类方药的选择,全景详细再现了“六气”中所蕴含的三十六种症状、相应治则及三十六类方药的选择,使后人能准确地做到因时制宜。五运六气可通俗理解为内病外邪。五运对应内病,六气对应外邪。当前,我们处在五运的四运(处暑后7日-立冬后4日),六气的四气(7月23-9月22日)。见p288页。一、四运的新病和未病表现为大肠实和胆实,有阴(热)实和阳(寒)实之分,需要辩证。有人可能大肠、胆阳实,有人可能大肠、胆阳阴实,有人可能大肠、胆阴阳两实,身体较平衡的人,则症状不明显。(一)大肠实(p93页):大肠实,实有寒热、阴阳。热实(阳实),则大喘、胸满甚至仰面而喘。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是是? 中国最古老的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扩展资料:《黄帝内经》价值影响《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包含着哲学、政治、天文等多个方面学科的丰富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都改革开放40年了,为什么还有人把阴阳五行当作科学真理? 第一,这就是个伪命题,谁说阴阳五行学说是科学了?阴阳五行学说明明就是一种哲学观,属于哲学范畴。第二,阴阳五行学说诞生的时候科学在哪里?有点科学史基本学识素养的都知道,在阴阳五行学说诞生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科学都还没有诞生。第三,科学的本质是什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现代科学的发展史,可能会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宇宙中心说,每一个学说在最初提出的时候,都代表了科学认知的正确性,但随着认知的不断拓展,一个新的学说又会否定前一个学说,这是真理性认知不断拓展,自我修正的一个过程。所以科学结论就是绝对正确吗?当然不是,只能说在尚被证伪前是正确的。科学理论能解释一切吗?当然不能,只能说在可实证领域内进行解释。那么,阴阳五行学说可以证伪吗?显然不能。因此阴阳五行学说本身就不属于科学,目前不属于科学的还要用科学去解释和评价的只能是伪科学。可见哲学和科学就不是一个系统,他们有各自的功用。第四,科学和真理也不完全是一回事。上面说了,科学是一套实证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本要求就是可以被证伪,这是科学的生命所在,只有可以被证伪才能向前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头上的那朵乌云”。“乌云”下。中医几千年来的理论指导,是否为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从理论到实践都离不开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在治病辨证论治中是寻根问底的其中一条途径,我的实践经验告诉我,在五脏六腑辨证中尤为重要。比如;在2014年11月有一位患者母亲经人介绍带着一位九岁女孩来药店找我,手提包里拿出三十多张市级省级大医院检验单。自诉:从姑娘六岁一次感冒开始,至今在各医院治疗近三年,花掉了十六万元,就是治不好。从望诊得知:小孩瘦高个,肤色黑,两眼神不足,(眨眼摇头)头不停地摇(一分钟约摇晃30次),经四诊合参确诊为肝阴虚证血虚动风。风袭肝木,风主动摇。以肝论治施药共六十余剂(近3个月不到)诸症息除,(共花了不到80O0元)至今健全,学习成绩优秀(特别是漫画)。试问,没有五行理论辨证能治愈吗?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例举了。信者为真。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什么意思?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意思是不要等有了病才去治病,而是在未病时就预防疾病。出于先秦佚名《黄帝内经·素问》:“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译文:以前古代圣人不治疗己经在身上的病,治未来可能患的病,不治理目前的乱象,治疗未来的乱象,这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呀。“治未病”虽言“治”,实际是预防疾病的发生,遏制疾病的发展,更多的是一种防病理念,其主体是“摄生”。“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扩展资料《素问》与《灵枢经》为姊妹篇,合之而为《黄帝内经》,具有比较完整之理论体系,内容广博而深奥,为中医理论之渊薮。《素问》各卷主要内容为:卷1、2为养生和阴阳五行学说,卷3为脏象,卷4为治法,卷5、6为诊法,卷7、8为病机,卷9~13为疾病,卷14~18为腧穴和针道,卷23、24为治则与医德。以上涉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基本理论,突出地阐释了阴阳五行学说、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整体观、脏腑气血功能、病因病机、疾病治则治法等,是《素问》的精华内容所在。《素问》所创立的中医理论,是我国古代医家在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能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黄帝内经》是怎样的本书,里面主要写些什么?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成书亦非一时,作者也亦非一人。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口耳相传,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也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阴阳五行理论是什么?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阴阳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例如天是阳,地是阴;。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是伪科学吗? 这就是哲学问题,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与之适应的方法论。中国古老的祖先,有着朴素的唯物论,当时的先人们,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一种叫做气的物质组成的,即“统天下一气尔”,气是由阴阳两个属性即阴阳,“太极生两仪”。也就是说阴阳构成物质世界。这就是古代中医的基础理论。到了商周,把阴阳又发展起来,分为四象,“两仪生四象”。古代的辩证法就是五行学说即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构成矛盾,推动世界的发展,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中医理论中无不贯穿着阴阳五行。中医辩疾病法的八纲中,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就是阴阳学说的体现。对于疾病的治疗原则,根据五行学说提出了“上工治未病”,“见肝之病,必先实脾,知肝传脾”,就是根据五行学说演绎出的治疗原则。今天的中医治则仍然体现出阴阳五行学说,“培土生金”(健脾养肺),“佐金平木”(清肺泻肝火),等等。所以说中医就是阴阳五行学说具体运用!

#治未病#中医#阴阳五行学说#黄帝内经#五行命理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