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作物产量损失率曲线 分析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各个因素,谈谈如何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品质

2020-07-26知识8

作物产量的简介 产量因素的形成是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内不同时期依次而重叠进行的。如果把作物的生育期概分为3个阶段,即生育前期、中期和后期。那么以子实为产品器官的作物,生育前期为营养生长阶段,光合产物主要用于根、叶、分蘖或分枝的生长。生育中期为生殖器官分化形成和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并进期,生殖器官形成的多少决定产量潜力的大小;生育后期是结实成熟阶段,光合产物大量运往籽粒,营养器官停止生长且重量逐渐减轻,穗和子实干物质重量急剧增加,直至达到潜在贮存量。一般说来,前一个生育时期的生长程度有决定后一个时期生长程度的作用,营养器官的生长和生殖器官的生长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生殖器官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大部分由营养器官供应,因此,只有营养器官生长良好,才能保证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发育。产量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具有自动调节现象,这种调节主要反映在对群体产量的补偿效应上。禾谷类作物产量因素的补偿作用,主要表现为生长后期形成的产量因素可以补偿生长前期损失的产量因素。例如,种植密度偏低或苗数不足,可以通过发生较多的分蘖,形成较多的穗数来补偿;穗数不足时,每穗粒数和粒重的增加,也可略有补偿。生长前期的补偿作用往往大于生长后期。不同。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因素 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季风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是影响农作物分布与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一个地区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水分: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除有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发展农业。2、地形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利于实现农业的水利化和机械化,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垂直化,多样化;地形复杂的则适合多种经营。3、土壤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431363539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例如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土壤的肥沃程度也对农业的影响较大。例如我国东北平原(黑土)、华北平原(钙质土)等地土壤肥沃,水稻单位面积产量较高。提高作物产量1、良种优质的种子可以增加产量,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2、化肥可以除虫增产,需要的土地就相对较少,但对环境危害很大,会减少土地的使用。中国目前粮食年产量到底有多少? 中国年产粮食是多少?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由供给全面短缺转变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仅为2263.6亿斤,1962年稳定在3000亿斤以上,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超过6000亿斤。此后一路攀升,到1996年首次突破10000亿斤大关,2012年迈上12000亿斤台阶,201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157.8亿斤,比新中国成立初增加了1万多亿斤。1949年,我国粮食平均亩产仅为68.6公斤,1965年稳定在100公斤以上,1982年突破200公斤,1998年突破300公斤,到2018年达到374.7公斤,比新中国成立初增加4倍多。1949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209公斤,2018年增加到470多公斤,人均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介绍,在同期人口增加一倍多的情况下,人均粮食占有量比新中国成立初翻了一番多,十分不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技术推广能力不断增强,2018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8.3%。“农业育种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了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成功培育出数千个高产优质作物新品种新组合,实现多次大规模更新换代,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我国组织开展农科教大。农作物受灾时,产量损失10%以下称受灾,10%-30%成灾,70%以上是绝收,那损失在30%-70%怎么定灾害级别 你的理解有误。应该是1.农作物受灾面积:指因灾害造成农作物比正常年份减产10%以上的播种面积。2.农作物成灾面积:指因灾害造成农作物比正常年份减产三成(含三成)以上。一个地区农作物产量提高途径有哪些? 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途径有:1.搞好道路、水渠等农田基本建设;2.多施用农家有机肥、不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测量并改善土壤酸碱度【PH 值7左右为宜】,提高土壤农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团粒结构;3.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及科学种植水果,必要时聘请农技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实地指导;4.使用优良品种进行种植;5.尽量使用温室大棚、无土栽培等手段提高作物产量;6.及时搞好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分析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各个因素,谈谈如何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品质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可以看作是育种的因素。通常的育种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引种、系统育种和杂交育种。1引种是指从外地乃至国外引进品种,经试验试种后直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是解决当地生产上急需新品种的迅速有效途径。引种具有简便易行、见效快的优点。引种能否成功,决定于引种地区与原产地区的生态条件差异程度,差异越小引种越容易成功。引种时需要考虑的生态条件包括:气温、日照、纬度、海拔、土壤、植被、降水分布及栽培技术水平等,其中气温和日照长度是决定性的因素,而纬度和海拔则与气温和日照长度密切相关。2系统育种是对自然变异进行个体(单株、单穗、单铃等)选择的育种方法,主要用于自花授粉作物、常异交作物和无性繁殖作物,是所有育种方法中最基本的,简易、快捷、有效。其特点是优中选优,连续选优。3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亲本间的杂交在后代中创造变异并从中选育新品种的方法。杂交育种是作物育种中应用最广、育成品种最多的基本育种方法。通过杂交,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亲本品种的理想基因,结合到同一杂合体中。再通过鉴定与选择,则可以获得超过亲本的新的重组类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制定育种计划,包括育种目标、亲本。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因素。采取哪些途径和具体措施实现高产优质 可以通过修饰回交打破不利连锁探究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本节课以提高农物产量为主题,进行了光合作用的最后一节课。从三个方面讲解:一、增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1、增加有机物的合成量a.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b.适当提高CO2浓度;c.适当提高温度;d.适当增加植物体的含水量(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水影响气孔的开关,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e.适当增加矿质元素的含量。2、降低有机物的消耗量a.适当降低温度;b.降低O2浓度;c.提高CO2浓度;d.降低自由水的含量等。在讲这一段时,学生有几个疑问:提高CO2浓度的作用既增加有机物的合成量,又降低有机物的消耗量,如何操作?降低自由水的含量,可以降低有机物的消耗,如何操作?二、温室栽培,如何提高产量?1、光照的调控:冬天或阴雨天,可采取人工光照;夏天遮挡;2、CO2的调控:燃烧法,可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抑制呼吸作用。3、湿度的调控:湿度过大时(影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或散失;使引起植物疾病的微生物滋生)。可采取通风或提高温度的办法来降低湿度。如果湿度过高,可采取喷雾喷水的方法。4、温度的调控:塑料薄膜上铺盖草帘。根据气温的不同,或盖或卷。5、水、肥。施用有机肥,微生物的。病虫危害它们对农作物有什么样的巨大损失? 病、虫、草、鼠害统称为农业有害生物,它们对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危害巨 大,严重影响产量,降低品质,损失十分惊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估计,全世界主要农作物每年约有1/3。

#种植业#三农#农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