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好如一江东水向东流 为什么说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个比喻用得好

2021-04-06知识5

为什么说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个比喻用得好 一是作者把看不见、莫不着的抽象的愁,用滔滔东流的满江春水来比喻,使“愁”有了形体,变得具体可感,生动真切;二是以“一江春水”愁喻,道出了胸中的愁情多月深广,三是“向东流”三个字又从时间、空间的二维角度,勾画出了一幅辽源开阔的画面,且表现出动态,令人感到愁苦滚滚滔滔,无边无际,无穷无尽。

为什么李昱形容愁时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不是冰水向西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而水是往低处流的,所以纵观全局,我国的大江大河都是自西向东流的.各个水系汇集到一起,一齐向东奔腾入海.李煜的这个比喻,可谓非常细致入微,既写出了愁绪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写出了愁之深,犹如浩瀚海洋之汇聚.如果是冰水,它都已经是冰了,又怎么往西流淌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谁写的?诗名是什么?是哪个朝代的?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

#好如一江东水向东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