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行军打仗,如何解决用水问题? 俗话说:“兵马未动,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3656130粮草先行”。可见,后勤的补给在行军打仗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粮草如此,水源更是如此。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人体一旦缺水,后果是很严重的:缺水1%-2%,感到渴;缺水5%,口干舌燥,皮肤起皱,意识不清,甚至幻视;缺水15%,往往甚于饥饿。没有食物,人可以活较长时间,如果连水也没有,顶多能活一周左右。因此在行军打仗中,保障军队和马匹在行军途中用水的正常供给非常重要。行军用水最重要的来源1、河流古代行军的过程中,消耗的粮草是需要强大的后勤做支撑的,其中要用到许多人力物力,为了保障充足的军用物资,是不允许设立队伍进行专门运水的。既然不能运水,那只能找水源了,行军中用水的需求往往是通过借助天然的水源满足。在所有的天然水源中,河流是行军用水中最重要的来源。例如,宋朝时期,李继迁在至道二年(996)围困灵州城(今宁夏灵武西南)时,对于是否救援灵州城,大臣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张洎认为如果朝廷从环庆、丹延、麟府等三路各出兵马,“环庆一路虽乏井泉,清远军大有粮草可以就而食焉,丹延、麟府两路河水已足供用。
“足下”为什么是敬称? 见到尊贵的朋友2113,不敢看你的脸,只敢看你的脚5261下,就是低4102头的意思,所以表示敬称。1653“足下”是一个敬辞,下对上或者同辈之间都可以尊称对方为“足下”,意思跟今天的“您”相近。1、《战国策·燕策》中收录有投奔赵国的燕国大将乐毅回复燕惠王的一封信,开篇就写道:“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斧质”是古代一种酷刑,将人放到砧板上,用斧头砍死。乐毅这段话的意思是:臣不才,不能遵循燕国先王的教诲,来顺应大王您左右官员之心,恐怕犯下斧质之罪,这样既伤害了先王的英明,又有害于足下您的仁义,因此遁逃投奔了赵国。乐毅是臣,燕惠王是君,这是“足下”之称用于下对上。2、相传在春秋时代,晋公子重耳曾因宫廷内乱流亡在外十九年,大臣介之推一直跟随着他,辅佐他,重耳回国当了国君之后,对有功之臣大行封赏,介之推却功成身退,与老母亲隐居深山。晋文公派人去找他,请他出来做官,介之推就是不肯出山,最后,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想用这个办法逼他们母子出山。结果,介之推母子二人烧死在一棵大树下。文公对此后悔不已,另人砍下此树,做了一双木屐。穿上木屐。
蛊是什么东西? 念\"gu\"三声,是起源于古时通过各种咒语,毒物或巫术对人或物造成伤害的方法。今年只存在于少数未开化民族之间。解放后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