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五皮饮与五苓散的辨证区别? 五苓散为什么不等同于蓄水证

2020-07-26知识24

五苓散的歌诀是什么? 五苓散 组 成:猪苓12g、泽泻20g、白术 12g、茯苓12g、桂枝8g 用法:捣为散,以白饮和服6g,日三服,多饮暖水,有汗出即可 功能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蓄水证、水湿内停、痰饮 注意事项:1.入汤剂不宜久煎。2.湿热者忌用,且本方不宜常服。附方一 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组成:茵陈蒿4g、五苓散2g 用法:上二药和匀,每次服6g,日三次。功用: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等证。附方二 四苓散(《明医指掌》)组成: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各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渗湿利水。主治:内伤饮食有湿,小便赤少,大便溏泄。附方三 胃苓汤(《丹溪心法》)组成:五苓散 平胃散各3g 用法:上合和,姜枣汤,空心服。功用:祛湿和胃,行气利水。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以上三方均为五苓散加减而成。四苓散即五苓散去桂枝,功专淡渗利水,主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诸证。胃苓汤系平胃散与五苓散合用,具有行气利水,祛湿和胃之功,主要用于水湿内盛的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等。茵陈五苓散即五苓散加入倍量之茵陈,具有利湿清热退黄作用,适用于黄疸病,属于湿多热少,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作用是什么?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本方由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分别是什么? 五苓散组 成:猪苓12g、泽泻20g、白术 12g、茯苓12g、桂枝8g 用法:捣为散,以白饮和服6g,日三服,多饮暖水,有汗出即可功能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蓄水证、水湿内停、痰饮注意事项:1.入汤剂不宜久煎。2.湿热者忌用,且本方不宜常服。附方一 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组成:茵陈蒿4g、五苓散2g 用法:上二药和匀,每次服6g,日三次。功用: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等证。附方二 四苓散(《明医指掌》)组成: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各9g 用法:水煎服功用:渗湿利水。主治:内伤饮食有湿,小便赤少,大便溏泄。附方三 胃苓汤(《丹溪心法》)组成:五苓散 平胃散各3g用法:上合和,姜枣汤,空心服。功用:祛湿和胃,行气利水。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以上三方均为五苓散加减而成。四苓散即五苓散去桂枝,功专淡渗利水,主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诸证。胃苓汤系平胃散与五苓散合用,具有行气利水,祛湿和胃之功,主要用于水湿内盛的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等。茵陈五苓散即五苓散加入倍量之茵陈,具有利湿清热退黄作用,适用于黄疸病,属于湿多热少,小便不利者。水逆为什么要用五苓散,不用茯苓甘草汤? 你说的水逆是太阳经病,太阳经是个寒水之经,打个比方吧,膀胱是地面上的蓄水池,是太阳经的起点吧,水要太阳照射后才能气化上升到天上,气化后的水就是阴津,可以滋养全身,故有止渴的作用,它主要是由于太阳的热度不够,不能气化所致,膀胱又属于太阳经,这时候治疗的时候增加太阳的热度,五苓散中的桂枝即是,白术健脾燥湿,然蓄水量太多故又用了云苓,泽泻猪苓等利水,这才病机与治法一致,效果才好,而茯苓甘草汤不可以。水停胃脘虽然是水在胃脘,其病机是脾胃功能不好引起的,其治法才健脾化湿,可以用茯苓甘草汤,但严重的话,也可以用五苓散,因为水停胃脘时候一久的话,水又弥漫至下部所致,单用茯苓甘草汤,效果又显的药轻病重,无济于事,故又可以用五苓散治疗,五苓散中的白术云苓均可健脾化湿,另一方面又加大太阳气化之功,还利水治其标。这样你听清楚了吗?五苓散蓄水重证? 五苓散蓄水重证出现水入即吐的水逆证,那么怎么喝药呢?求大神指教,谢谢下列病证中,适用于五苓散的是() A.蓄水证 B.水热互结伤阴证 C.水湿内停证 D 参考答案:A,C,E解析:五苓散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①蓄水证,症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苔白,脉浮;②水湿内停证,症见水肿、泄泻、。中医汤剂的对比 五苓散去桂枝成四苓散,功效主治基本是一样的.五苓散治疗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时去桂枝,故成四苓散.五皮饮与五苓散的辨证区别? 两方均具有利尿治小便不利、水肿的作用。五苓散由解表通阳的桂枝、健脾祛湿的白术及利尿渗湿的茯苓、猪苓、泽泻组成.适用于外感风寒太阳经腑同病之证.。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茯苓#泽泻#桂枝#白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