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聊城图书馆藏书阁 清代哪四大图书馆

2020-07-26知识10

清代哪四大图书馆 自周朝起,我国古代就设有专藏典籍的官职。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私家藏书出现,历经数朝,我国的私家藏书在清朝达到鼎盛时期,有文献记载的藏书家多达2082人。其中,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聊城杨氏海源阁、杭州丁氏八千卷楼、归安陆氏皕宋楼,并称“晚清四大藏书楼”。铁琴铜剑楼位于常熟古里镇西街,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创始人瞿绍基。瞿绍基(1772-1836),字厚培,号荫棠,世居常熟古里。“读书乐道,广购四部,旁搜金石。历十年,积书十万余卷。时城中稽瑞、爱日两家竞事储蓄,先后废散。君复遴其宋元善本为世珍者,拔十之五,增置插架,由是恬裕藏书,遂甲吴中”。瞿绍基之子瞿镛则特别喜欢金石文字,曾得到铁琴、铜剑各一,藏书楼也因此命名为铁琴铜剑楼。第三代传人瞿秉渊兄第、第四代传人瞿良士为守护藏书历尽周折,甚至冒杀身之祸,藏书精善之本才得以保存。新中国成立后,瞿济苍、瞿旭初、瞿凤起将600种大约4000部藏书捐献给中央政府,现存国家图书馆。海源阁位于山东聊城西南隅万寿观杨氏宅院内,由杨以增创建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杨以增(1787—1856),字益之,号至堂,晚号东樵,卒后谥端勤,山东聊城人。他一生嗜好藏书,于各地任职期间,广为收集。杨以增之子杨绍和又进一步充实了海源阁的。四大晚清藏书楼位于山东聊城的是 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海源阁藏书楼位于光岳楼南万寿观街路北杨氏宅院内,为单檐硬山脊南向楼房,面阔三间,上下两层,下为杨氏家祠,上为宋元珍本及手抄本等秘籍收藏处。藏书楼上层中间门额上悬挂“海源阁”阳言语匾额一方,为杨以增亲书,额后有杨以增自题跋语。海源阁藏书浩瀚,是杨氏四代人潜心搜集的结果。杨氏第四代人杨保彝编著《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及《海源阁书目》计有208300卷有余。另有不载于书目者尚多。海源阁为单檐硬山脊南向楼房,上下两层。下为杨氏家祠,供杨氏先人牌位,上为宋元珍本及手抄本等秘籍收藏处。藏书楼前有一长条状小院,东侧有两座长廊式高台读书亭。楼下东首为通往后院的通道,杨宅第四进院内为海源阁明清版本藏书处。海源阁藏书浩瀚。至清末,海源阁藏书已达三千二百三十六种计二十万八千三百卷有余,是杨氏四代人潜心搜集的结果。后历经战乱,迭遭破坏,所藏图书大部散失,只有一小部分辗转收入北京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现已在原址按原来的结构样式重建,并开始对游人正式开放。聊城市海源阁图书馆前身是() 海源阁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历经四代人悉心相守,总计藏书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其中宋元珍本逾万卷。他与北京皇史、文渊阁、宁波天一阁同为历史上官私藏书的典范。海源阁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版刻图录》收录海源阁书影44种,标点本《二十四史》前四史就是以海源阁藏书版本为主要参考进行标点排印的,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毛泽东主席赠送给他的《楚辞集注》也是海源阁藏书的影印本。“四经四史斋”、“琅环之府、群玉之山”众多学界泰斗,给予中国藏书史上久负盛名的海源阁高度评价。海源阁位于聊城古城西南隅万寿观街杨氏宅院内,由著名藏书家杨以增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是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海源阁为三间硬山脊南向二层楼阁,下为杨氏家祠,上为宋元珍本藏书处。楼檐正中悬有杨以增手书“海源阁”匾额。阁下正中两柱上有“食荐四时新俎豆,书藏万卷小琅媛”的楹联。阁前有长廊式读书亭两座。阁后五进院为明清版本藏书处,北有瓦房五间,东西瓦房三间。杨氏藏书始于杨以增之父杨兆煜,后由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祖孙三代广泛搜集,总计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因。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馆藏图书 第二讲讲义一、图书馆发展史1.1西方图书馆发展历程这些文献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物质载体,是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人类意识到需要对已产生的文献资料进行持续不断的搜集,并将他们有序地存放在一起以便于永久保存和利用,最早的图书馆便诞生了。著名图书馆学家鲁夫斯说:一本书只不过是一本书,而一座图书馆却是人类文化进步的重心。图书馆作为一个空间场所,在客观上有着汇集知识、传承文明的作用。1.1.1美索不达米亚 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图书馆遗迹。1.1.2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是第一个试图系统收集一切知识的图书馆。远古时代的图书收藏者主要是王室贵族,象征着精神与物质双重富有的贵族品味,他们被视为高尚思想的继承者和发扬者。1.1.3亚历山大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是亚历山大城各项成就的最高代表。当时的亚历山大城是世界上最大的书本贸易中心,据说当初建亚历山大图书馆唯一的目的就是“收集全世界的书”亚历山大图书馆有一大批忠实的图书抄写员,他们夜以继日焚膏继晷地工作,使得亚历山大图书馆藏书迅速增多,并为后代留下大量珍贵的抄写书稿(纸草卷)。亚历山大图书馆闻名遐迩,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学者都来这里进行研究、讲学或者著书立说。。中国古代有哪些名词是对图书馆的简称 我国的图书馆百历史悠久,只是起初并不称做“图书馆”,而是称“府”“阁”“观”度“台”“殿”“院”“堂”“斋问”“楼”罢了。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答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四库专全书七阁(文津阁、文渊阁、文汇阁属.)等等。中国古代有图书馆吗? 有的。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采用过各种各样的记事方法,其中使用较多的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两种方法。而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不足,后来人们不得不采用一些图画来帮助记忆,这些图画慢慢地就演变成了文字。后来,当人类意识到需要将经验和知识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便利用的时候,最古老的文献就产生了。中国就是用兽骨、龟甲、青铜器、竹简、木简、缣帛为载体来记录文字符号。再后来,当人类认识到需要对已经产生的文献进行连续不断地收集,并将收集到的、有一定数量的文献有序地存放在一起以便长久保存和利用的时候,最早的图书馆就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古代图书馆产生于公元前14世纪的奴隶社会,也就是殷商时期。这个时候就有专门负责文化事务和宗教事务的官员。他们把占卜时间、占卜者姓名、占卜的结果等卜辞刻于甲骨上,形成早期的文献。有考古发现,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文献,这就足以证明那个时代已经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但是,这些藏书的地方并不叫“图书馆”,而是统称为“藏书楼”。在不同的朝代,“藏书楼”又有不同的别称,如:商朝的官府“藏室”等等。古代时期的藏书事业包含四个分支:官府藏书、私家藏书、书院藏书、。四大晚清藏书楼位于山东聊城的是 清末私人藏书四大家分别为: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山东杨氏海源阁、归安陆氏宋楼、钱塘丁氏八千卷

#天一阁#图书馆#文化#杨以增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