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新代表作都有什么 王家新(1957-),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游动悬崖》(1997)等。帕斯捷尔纳克 最后的营地 守望 送儿子到美国 转变 日记 诗 挽歌 伦敦随笔 旅行。
王家新的代表作,一个就够,不要全文 王家新的简介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85-1990任《诗刊》杂志编辑,1992-1994在英国做访问学者,回国后任教于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著有诗集《纪念》(长江文艺出版社,1985)、《游动悬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王家新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楼梯》(英译本,伦敦威尔斯维普出版社,1993)、诗论集《人与世界的相遇》(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没有英雄的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文学随笔集《对隐秘的热情》(北岳文艺出版社,1997)、《坐矮板凳的天使》(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等。另有编著《中国当代实验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当代欧美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二十世纪外国重要诗人论诗》(河南文艺出版社,1993)、《叶芝文集》(三卷本,东方出版社,1996)、《欧美现代诗歌流派诗选》(三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中国当代诗歌经典》(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及翻译集《保罗·策兰诗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等多种。
王家新写的守望什么意思 在新时期以来有影响的诗人中,王家新是不易被忽略的一个。不管是他的“知识分子写作”同道,还是对他怀有成见的某些“民间”人士,都会将他当作一个标本,或极尽褒扬,或讽刺挖苦。一言以蔽之,王家新是一个话题。王家新诗歌中的沉痛和抑郁在当代中国极为少见,诗歌中的“我”总给人一种流亡者的印象,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有人指责王家新“公然撒谎”,因为他的生活比他用以自譬的帕斯捷尔纳克好得多。他们说没有经过真正的流亡怎么能写“流亡诗”呢?这样的论调荒堂透顶。诗歌不是记录片,不是焦点访谈,它只需讲求艺术的真实。衡量一件艺术品是否高明,应从艺术本身去分析,浓墨重彩于“票房”的多少、“作者身分”的高低,无异于舍本逐末。我一向对关于诗歌正在\"衰落\"的论调持怀疑态度。只习惯了表面热闹的公众并不知道,诗歌不再引人注目,更多地是由于它消散了先前的表演性,事实上90年代以来的诗歌正在经历一种阵痛,一种调整和蓄积。它的实际情形是:一面是那些高声兜售连篇累牍文字垃圾的诗歌贩子和泼皮,一面是以巨大韧性与坚实成绩促动新诗诗艺全面进展的探索者。这里,我想特别指出王家新,他迄今为止的全部写作恰切地体现了这一历史变动时期新诗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