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原理与技术路线 油藏的分隔性与连通性的研究已成为油藏评价的重要内容,可为油田开发生产及二次、三次采油方案的制订提供有关信息。虽然油藏地球化学方法对于评价油藏内流体连通性具有快捷、简便、费用低等优点,特别是原油全烃色谱指纹分析技术应用于油藏连通性的研究在1994年就有报道,但该方法并没有像油藏描述等开发地质方法那样被广泛在石油公司内应用。究其原因可能是该方法使用时比较繁琐且只适用于少数原油样品。原油全烃色谱指纹分析技术基本依据是来自于不同储层的原油,或来自于一个岩性连续由于相变等原因而形成的非渗透性分隔作用的储层的石油,其石油的全烃色谱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而来自于一个连通储层的石油,其石油的全烃气相色谱指纹特征一致。该研究方法是对原油及各个组分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按一定的原则从全烃气相色谱图上固定选择一批配对的相关烃类,计算每对化合物的相对组成(相邻或相近峰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采用极坐标方式,绘成表征气相色谱指纹参数分布的星状图,用来区分原油族群,判别油藏流体的连通性。Hwangetal.研究了苏丹Unity油田的石油组成变化、油藏连通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常来自同一油藏的原油全烃色谱图上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非常。
原油气相色谱指纹技术是个什么技术 原油气相色谱指纹技术应用于油藏开发的基本原理,是原油全烃气相色谱\"指纹\"的变化,是原油非均质性的具体表现,目前主要用于油层连通性研究和油井的分层产能研究.
基本原理 5.1.1.1 基本理论在许多油田开发生产中,为优化生产、节约成本,生产开发井大多是两个或多个油层混合开采的。因而,采出的石油是来自不同油层的混合油。弄清楚每个单油层对多层合采井中采出的混合油的产量贡献比例,并动态监测石油产量随开采时间的变化、监测油井生产动态、对油藏进行分层管理、识别是否有油井槽窜或边水突进等现象,对于油田制订和调整开发生产方案、优化油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很长时间以来,全烃或饱和烃气相色谱法多被用来分析解决在油气勘探中出现的问题。20世纪80 年代,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开创了气相色谱在油田开发生产中的应用领域,利用全烃色谱指纹相关技术测定了产液剖面,确定单油层的产能贡献比例,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利用全烃色谱技术计算产量贡献比例基于以下两个最基本的原则。一个是原油色谱峰或色谱指纹具有加合性(根据化学原理),所谓色谱峰的加合性是指当实验条件一致时,原油中某一指纹峰的峰高与该指纹峰所代表的化合物的含量成正比(图5.1)。假设某一个特定的指纹化合物在不同的单层原油中的含量不同,如果将含有这个特定的指纹化合物的不同的单层原油混合,那么混合后原油中的这一特定指纹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