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经常控制不住的打骂孩子?或许是自恋型人格作祟!

2020-07-26新闻17

写这篇文,源于我自己前一段时间的心态问题。最近两个月,我发现自己脾气越来越差,对老公、对孩子几乎没有一句话是好好说的,也没对他们和颜悦色过。从早上一睁开眼睛就开始生气,好像老公和孩子的每一个举动都不对,稍有和我想法不一致的时候,我就大发雷霆。好在最近我已经得到了解脱。所以,在一个天气还算不错的夜晚,孩子和老公睡了以后,我开始写这篇文章,一是想梳理一下曾经自己出现的问题,二是总结经验,列出克服心理问题的方法,帮助遇到同样问题的妈妈们,让大家可以找到捷径,少走弯路,减少对孩子内心的伤害。

我的小宝贝已经一岁快八个月了。随着身体和心理的发育,小家伙的破坏力与日俱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什么东西都要动一动。会在你打扫卫生的时候要抱抱,会在你上厕所的时候要抱抱,会在你做饭的时候j要抱抱,会在你搬东西的时候要抱抱。除了抱抱,还会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包括一些危险的东西。

而且小家伙开始有了“自我”的概念,很多时候她不再愿意听妈妈的话,想要反抗,想要自己做主。一方面是日渐提高的行动力,一方面是逐渐下降的顺从感。有过带娃经验的妈妈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更多的耐心、包容心、关心,更多的爱。意味着妈妈们体力的消耗和自我空间的压缩。

下面我提几个问题,大家可以自问一下看看这种情况下你是否会打骂孩子或者做更过激的举动,比如把孩子关小黑屋。

你正在切菜的时候,孩子拉着你要抱抱,并且不要玩具,不要动画片,不要零食,只要抱抱。你安慰孩子等切完菜就抱抱,可是孩子还是不停的哭,不停的喊着要妈妈抱。

浴室洗完澡后一地的水,你正要拖地,孩子非要跑进来玩儿,你告诉孩子会滑倒,滑倒会碰到头,但孩子还是不听话,要跑进来玩儿。

孩子和你玩儿的高兴的时候,不小心打到你之后,发现你会躲,就开始疯狂的打你,真的打得很痛的时候,你会生气吗?

吃饭的时候,孩子不好好吃,故意把饭扔的到处都是,还把碗推到地上。

一旦没有立刻满足孩子的愿望,他就一直哭闹,而你又确实没有办法立刻满足他的愿望,安慰也不管用。

也许有的人会说这些事儿算什么呀,不至于对孩子打骂吧?但是要知道,这些事情不是一天一件或者一个月发生一两次,而是每个问题一天都要出现很多次,并且很多情况同时发生。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想确实有人会忍不住发怒。试想一下,面对一个怎么都无法沟通的小家伙,而且一直哭闹的小家伙,妈妈会生气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了。

上面的这种情况每天都在我的家里上演着,这两个月来,我发现我越来越能用威胁的语言去面对孩子。之所以选择做全职妈妈,我的初心是想做好孩子的心理引导,帮助她更健康地成长。而那段时间,我几乎每个晚上都坐在沙发上问自己,我这样的陪伴是不是还不如不陪伴。我没有让孩子变得更开心快乐,反而一直在给孩子施加不好的影响。虽然每个晚上都在反省,但是当第二天遇到同样的状况,我还是止不住的情绪爆发。

我想这可能是自恋型气质作祟。说到自恋型气质,我想先普及一下“自恋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被误解的复杂人格障碍,基本特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觉得世界是围着我转的,对自我的关注度过高,把自己凌驾于一切人和事物之上。然而自恋型人格障碍是非常难被确诊的。即使是心理学上专业的《自恋人格量表(NPI)》也无法100%的确诊自恋型人格障碍。

而我之所以说自恋型气质,是因为大部分人只是有一些症状,但还没有达到病态的地步,是可以通过自我发现,自我调整或者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而摆脱这种气质的。

尤其对于有女儿的妈妈们来说,要格外警惕自身的自恋给女儿带来的伤害。为什么强调有女儿的妈妈呢?是因为妈妈更容易把女儿当成是自己的投射。妈妈对女儿的各种要求,实际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其实是把女儿作为自己的延伸,并没有把女儿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所以自恋型母亲对于女儿控制和影响要远远大于那些有儿子的母亲。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写一篇文章来单独说说母亲和女儿之间的那些可能存在的伤害与治愈的办法。因为这对母亲和还没有长大的女儿来说都是一次艰难的成长。我们要在自己这一代终结“自恋”的遗传。这篇文章有点长,我将拆分成两篇文章去讲解什么是自恋型人格,以及如何摆脱自恋型人格对生活的影响。今天我们先来从两个方面来了解一下自恋型人格的表现以及为什么我们会自恋。下一篇文章我将着重谈一谈自恋对下一代有哪些伤害,还有如何治愈自恋带来痛,终结“自恋”遗传。01.在亲子关系中,哪些是自恋的表现呢?

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孩子面前发飙,大声吼叫,摔东西,甚至打孩子。

为什么看起来是对孩子的暴力伤害,却被归纳到自恋行为里呢?这要从行为的背后去寻找原因。就是因为母亲把自己的情绪放在一切之上,觉得我的情绪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次要的。所以才会为了自己的情绪得以发泄而去破坏周围的一切。

有好几次,只要我拿出砧板,一开始切菜,女儿就站在旁边拉住我的衣角一直要抱抱。我开始还能拿玩具分散一下她的注意力,可没两分钟,小家伙又开始闹了。言语上的安抚对她来说似乎一点用处都没有。有时候我会放下手里的活儿去抱抱孩子。可是午饭总是要做的,五分钟十分钟的抱抱还是不能满足孩子,她会开始大哭。

每到这个时候,我的情绪就会非常不好,内心似乎有一个声音在说“你哭什么哭,你不高兴,我还不高兴呢?你哭我就吼你,再哭没准儿我还会打你。”虽然每次有这种想法的时候,我心里都会一惊。痛恨自己为什么要和小孩子计较。但每次我都被孩子哭闹的声音搅得心烦意乱,最终还是选择用大吼大叫来解决问题。看着孩子不知所措的样子,眼睛里透露着恐慌,我都觉得自己是个十足的坏妈妈。

这就是典型的把自我的情绪摆在最高位置的表现。每次看到女儿可怜兮兮的样子,我都似乎看到了当年那个小小的自己。我曾经也是被我的妈妈这样对待,尽管我知道妈妈是爱我的,但小时候的阴影到现在仍然会经常笼罩我。让我不断的将过去受到的伤害一次又一次的投射到我女儿身上。

②缺乏对孩子的同情心,不能设身处地的理解孩子的感受。

我们经常能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孩子摔倒了,爸爸妈妈的第一句话就是“没关系,不疼不疼。”这就典型的没有共情,没有理解孩子的感受。摔倒了怎么会不疼呢?当你说不疼的时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是一种你不理解我,你不懂我的感受。

就像上一个故事里我提到,只要我一开始做饭,女儿就过来瘪着小嘴,皱着眉头,可怜兮兮带着哭腔的说“妈妈,抱抱。”而那个时候我只顾埋怨孩子不懂事儿。这就是缺乏同情心的一种典型表现。实际上所谓的同情就是要明白你的孩子正在表达感受。她看到妈妈要去做饭了,自己一下子没有了玩伴,要抱抱只是表达自己渴望被关注的一种感受。想想看,如果我们能做到同情,能够理解孩子的感受,是不是就不会那么生气了呢?

③爱挑毛病,以自己为中心,无法对孩子做到爱和赞许。

说的直白一些,就是你是一个无法取悦的母亲。无论孩子做了多大的努力,母亲给出的评价永远是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如今做了母亲的你是否曾经在年少的时候和你的母亲大吵过,说过“怎么我做什么你都不满意,我多努力你都不满意。”

我小的时候,似乎那时的家长总把鼓励和骄傲划等号,觉得只有严厉,只有批评才会让你成长,做的比别人更好。我从青春期一直到结婚前都还经常和母亲争吵,就是因为我做什么,我的母亲都能挑出毛病。结婚以后,也许是因为有了自己的家庭,离开母亲身边了,争吵就少了。有了孩子以后越发觉得争吵是一件很没意思的事情。即便如此,我还是时常因为母亲一些挑剔的话而难受,只不过不再像年轻时那么冲动,用大吵大闹来解决我和母亲之间的问题了。

有一次,母亲来我家看外孙女。母亲来的时候,我正和孩子在小区里玩儿。母亲看到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和我女儿说“看你妈妈,也不懂给孩子带个遮阳帽。”起初我还没太在意,因为那个时间点太阳不是很大,等晒得厉害的时候,我们基本就已经回家了。

回到家之后,我给孩子准备午餐,那天做西兰花虾仁细面。母亲好久没见到孩子,就主动承担给孩子喂饭的工作。就一会儿的功夫,不是说我的虾仁煮老了,就是嫌面条太长了,我煮的时候时候应该把面掰成四段而不是三段。然后又说我的蛋花打得不散。可我看孩子的样子,也并没有食不下咽的感觉,一碗面没几分钟就吃干抹净了。

整整一天,从穿衣打扮到家庭卫生,从锅碗摆放作息安排,全部都有所谓的毛病。其实跳出母女的身份想一想,那些问题真的那么重要吗?真的是“毛病”吗?也不见得,只能说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做事方法不一样,不代表就有问题。我母亲对于周围的邻居朋友都很包容,唯独在面对我的时候,只要我做的和她不一样,她就会觉得这是问题,得改。即便我真的做到和她一样的标准了,我妈留给我的一句话也是“这点事儿要是还做不好,那你还能做成什么?”总之想听到一句“做得不错”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④不愿交流,不接受孩子的自我表达。

曾经我还觉得,或许我和母亲的矛盾不应该选择争吵,而应该选择和母亲谈一谈心。或许她就不会那么生气,或许她会有所改变。可交流是双向的,要对方愿意接受才可以。

好几次,我都试图把我的感受告诉母亲,可母亲不是气的“一病不起”就是说“我为了这个家做了那么多,你们谁理解过我?你们全是好人,就我是坏人,反正我在这个家里就是个外人。”这样的情况遇到几次之后,我就放弃了,不再期待母亲有所改变。

不过我也能理解我母亲,毕竟她也曾经是别人的女儿,她或许从我姥姥哪里就没有得到过的表达与理解的机会,又如何给予我呢?

⑤不尊重孩子的隐私。

有多少孩子曾经被妈妈偷看过日记?偷听过电话?又有多少孩子经历过妈妈进自己的房间不敲门,随意翻自己的书包和抽屉的事情?这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一种侵犯。而且这类事情在母女之间发生的几率远远大过母子之间发生的几率。在妈妈眼里,女儿不是一个独立的人,更像一间属于自己的物品。认为自己对女儿有绝对的掌控权,并且完全入侵女儿的生活。

当女儿试图反抗的时候,妈妈都会用“你是我的女儿,你是我生的,你有什么是我不能看不能知道的?”久而久之,在重压之下,孩子会逐渐丧失独立的人格。

02.为什么会产生自恋?它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入我们的生活的呢?

前面总结了很多自恋型人格的具体表现。但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情感的匮乏和强烈的自我关注。情感匮乏来源于强烈的自我关注。因为她只关注自我,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无法对周围人的感受做到共情。强烈的自我关注则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这么从自我的角度出发,想要掌控一切,唯我独尊。

①自恋与养育有关,大部分自恋型人格的人都在童年有过“自恋创伤”。

很大一部分自恋型的人都有着同样自恋的父母。正是因为上一代对孩子缺少关注,缺乏同情,让孩子觉得冷漠。孩子会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忽视中,强化自我关注的本领,最终也成长为一个有着强烈自我关注的人。

而且因为从上一代那里就缺失的同理心的爱,所以这一代人在成年为人母之后也没有办法传达到孩子身上。

②自恋的背后是孤独与恐惧。

自恋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觉得孤独,觉得没人爱自己。因为在童年时期,这个人所接受到的都是控制,她体会不到母亲的爱。长时间的控制会影响孩子接受爱的能力。自恋的人都有一种假装者心态,就是其实这个人很优秀了,但是她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还要用更高的目标去激励自己,证明自己。她缺乏对本我的爱,用事业,成就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结语:看了上面的文章,自恋型人格带给下一代的伤害不言而喻。下一篇文章我将着重写一写如何摆脱自恋型人格,让我们的下一代不再收到荼毒。让孩子在一个有爱的,相对健康的环境下成长,我相信这是每一个做妈妈的人最大的愿望。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