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北天柱说明文600字 在《中国名胜辞典》上,记载着两座天柱山,一是安徽天柱山,我们称其为中华南天柱;一是山西静乐天柱山,我们称其为中华北天柱。安徽天柱山传说汉武帝刘彻曾登临并封号“南岳”,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静乐天柱山史载:赵武灵王筑城于其侧,李翁石农得诗于其间。传说:西王母流连忘返,尉迟恭飞马而遗迹;神龙舔之而泉喷珠玉,仙霖洒之而松绿云。诚如清代诗人李銮宣诗中有云:“汾碾交流处,青天一柱悬。诗人李焕《游天柱山》有诗云:“泉液到唇知性淡,松声入耳悟禅虚。碾汾清水濯天柱,愿卜半区结一卢。秋高气爽,约友人又一次上静乐天柱山游玩。天柱,宛如一扇徐徐展开的屏风,横陈于静乐县城之南,四季如画。这个季节更是草木蓬勃、苍翠欲滴,给静乐县城—鹅城,这个晋西北古城平添了不少色彩。驱车向城南,经东河桥过碾河,便到天柱山门。刚下车,朋友就开始炫耀了,“天柱山是静乐的核心旅游区,如今正加大开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壮丽的天柱山门牌楼。牌楼由洁白的汉白玉雕筑而成,上面镌刻着由著名作家周而复先生题写的四个大字:天柱览胜。背匾有原山西省书协主席赵望进“琴水画山”题额。进入天柱山景区,沿着蜿蜒。
鸣条岗的相关历史人物 卫皓,书圣王羲之的教师-东晋著名女书法家卫铄之祖。卫皓葬于今山西运城市王范村南鸣条岗上,其子孙亦家居王范。葬于鸣条者还有酒仙杜康(今运城市新杜村村南杜康垴)、纸圣蔡伦(今运城市王范村南鸣条岗)、史学家司马光等等。可见,鸣条岗远古至今就是一块“风水宝地”,鉴此,马长泰同志曾撰一联,由著名书法家、马长泰同志挚交赵友赵望进书写勒石,悬嵌于鸣条岗下山西运城市新杜村马长泰同志家门两边,此联是:舜帝禹王蔡伦杜康温公卫铄寝鸣条此地灵光揽天下谁能与比雪棉香麦火柿相枣蜜果酥梨妆涑水其间瑞气惠后裔杰出无穷 舜帝爱民如子,为民奔波操劳,五谷丰登,天下太平。忽一日,噩耗传来,舜帝南巡因病长辞,天下同悲,举民哀痛。舜帝应葬于何处?蒲坂城内,大家争论不休。有人主张葬于蒲坂城东土坡下,多数人不同意,说那里土质含砂多,不牢固;有人主张葬于大河之滨,多数人认为,河水涨落无定,不宜埋葬。有人提议葬于风景秀丽、物产富饶的鸣条岗上,得到多数人的赞同。于是,舜帝陵便选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北30里处的舜帝庙林木葱郁、四野开阔的鸣条岗上。出殡这一天,有些老人打数百里之外,赶来送葬。沿途路边,人流黑鸦鸦一片,哭声恸天。忽然,天。
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 )、( )、( )等。 王羲之、颜真卿、米芾、赵孟頫、王铎等。1、王羲之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2、颜真卿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