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五代十国后期,后周柴荣的能力是不是被高估了?你怎么看? 五代十国之我是柴荣

2020-07-26知识5

五代十国时期最厉害牛的人,不是好皇帝郭威、柴荣,而是五朝宰相冯道,你同意吗? 冯道这个人在历史上一直饱受争议,当朝时几乎人人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可司马光在之后传记中揭穿了他的阳奉阴违、见风使舵的丑恶行为,欧阳修为他盖棺定论时更是骂他是无耻之徒。因此,对冯道评价历来褒贬不一,都是因为他多次转投而起,再加上他以耻为荣,更加让人反感。在冯道看来,朝代转换、君王更替不是什么大事情,自己没必要始终忠于某个君王,谁有奶谁是娘是再现实不过的事情了。这在当时封建的孔孟之道“忠孝”环境下,自然是难以容忍的不义之举。不过,造成这一情况的与五代十国换朝如跑马灯似的频繁有关,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冯道出生在困难家庭,可他不以贫困为耻,安贫乐道,胸怀大志,勤奋读书。他早期投到李存勖帐下,没想到这主子跟对了,公元923年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政权,冯道被授重要官职。当时年景不好,百姓贫困,他为官没忘本,用自己的俸禄救济灾民,他又从不收受礼物,深受百姓拥戴。公元926年后唐庄宗遇害,冯道守丧期满后,不顾危险前往京城,面见唐明宗李嗣源,表示愿意为新帝效劳,说只要是先唐后主他便鼎力相助。此话让李嗣源感动,受到重用,第二年被拜为宰相。可石敬瑭灭了后唐建立后晋,冯道又跑去说,为了国家愿效犬马之劳。成为。五代十国后期,后周柴荣的能力是不是被高估了?你怎么看? 柴荣,作为有打天下的能力尚不足以被尊称为“五代第一明君”,我认为并非被高估。柴荣还是个接地气的治国能手。1.虚心求谏柴荣曾极为诚恳地专门下诏,要求文武百官尽量上书言事,毫无保留地指出政治上的缺点、错误。他说:“如果大家的建议我不能采纳,过失在我;要求提建议,你们却不提,那是谁的过失呢?他还给自己定了个规矩:“不因发怒处罚别人,也不因喜欢赏赐别人。柴荣说自己常常思考怎么才能治理好国家,吃饭、睡觉时都念念不忘。他还点名让20多名翰林学士都写两篇文章:《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以命题形式向朝臣征求治国之策的做法,这在历史上很罕见。而柴荣也绝不是只作作样子,认真看了大臣的建议后,他欣然采纳了王朴《平边策》中“先易后难”的主张,以此制定统一大计,并付诸实践。2.精简部队柴荣接手政权时,中央禁军官兵已历经几个政权,因为历代帝王只求相安无事,得过且过,没有魄力整编精简,军队早已腐败不堪。堂堂皇家部队,几乎全是老弱残兵,骄傲懒散,根本无法作战。用柴荣的话说就是:“一百个农夫养不起一个战士,为什么要刮尽民脂民膏,去养那么多没用的人?于是,他一方面精简部队,健壮的升到“上军”,老弱的一律淘汰,同时还。五代十国后期,后周柴荣的能力是不是被高估了?你怎么看? 我认为恰恰相反,因为最终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是宋太祖赵匡胤,所以后周柴荣常常被忽视,对那段历史不太了解的人,甚至不知道他是谁,稍有了解的,可能只把他视为五代十国中的一个普通皇帝。可实际上,没有柴荣打下的基础,赵匡胤不一定能建立宋朝,而如果柴荣没有英年早逝,由他建立的王朝不一定会像宋朝这么软弱,说是“统一”,其实很勉强。北方大部分地域都在异族的统辖之下。柴荣真有这么厉害吗?是的。这里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政治方面后周这个政权是由郭威建立的,他的儿子被后汉隐帝刘承佑所杀,在其死后,帝位便由养子柴荣继承。柴荣是郭威之妻柴皇后的亲侄子,家道中落,自幼投奔姑父姑母,和郭家的孩子也没有两样。柴荣素有大志,继位之初定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政治方向,并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即先攻下江南(南唐)、岭南(南汉),再取巴蜀(后蜀),之后是辽国的燕云之地,最后是河东(北汉)。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也基本遵循这个策略去发展。可以说他就是沿着柴荣规划好的路线去走。(电视剧里的赵匡胤)二、军事方面柴荣虽是富商出身,却天生就是将帅之才。主持了四次比较大的战役,并且连战连胜。1、显德元年(954年。

#五代十国#宋朝#后周#冯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