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陪读时,家长们凑到一块谈到孩子的未来。有的家长就问孩子将来想做什么?其中一位家长就说:“我儿子将来一定让他当官!”另一位家长毫不客气地回怼:“谁都想坐轿,谁抬轿?!”是啊,这个世界上,毕竟“坐轿的少抬轿的多,当官的少当老百姓的多,成功的少未成功的多”。
我们身为家长,肯定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本身美好的愿望和努力,没有错,也很正能。
但是,当下高考已经结束,分数正在逐渐公布。当分数下来后,我们又该怎样的面对,怎样适应“期望与心理”的落差,如何及时正确地调节没必要的负面情绪呢?这个问题,甚至比高考本身更重要。
家长送孩子走在求学的路上一、如果不出意外,“平凡”终为常态。期望与现实的碰撞,必须渐渐适应下来。
1.孩子们大多数平凡,这是应该面对的现实。
父母们在一起讨论时,往往就会被问及:“你的孩子将来想做什么?”表面上,大多数父母会在朋友面前谦虚一下,但内心肯定想让孩子有出息。在中国父母们的眼里,自己的孩子只能是“科学家、干部、作家、发明家或宇航员”等,孩子争的出息,父母争的是面子。在祖祖辈辈认识世界的逻辑中,似乎“望子成龙”才更符合父母们殷切的希望和心理,才更能被家长接受和认可。有个调查显示,当日本的家长和孩子面临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回答通常是:”长大了想当电车司机、业务员、厨师、清洁工、技术员“等,但这样的回答,并不是他们不够梦想,不够勤奋,而是勤奋和梦想之后,更多的是面对现实。”100%的努力,1%的成功“,这其实才是”岗少人多“真正应该面对的现实。——请家长们接受,大多数孩子本应平凡。
2.父母们过高的期盼,终归恢复原本的安静。
但事实上,任何社会的岗位也是公平的,也可能有着岗位上的千差万别。如果中国父母过早地接受自己孩子将来就是电表工、保洁员或厨师时,就会很不理解,甚至很难接受这一切。这样的回答或许会被认为是嘲弄,或许会被认为颜面尽失。因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父,他们内心深处其实有着过高的期盼,有高中、大学一路的优秀,有重本、体面工作的良好祝愿。要说孩子奋斗来奋斗去,结果就像自己,那是真的不可接受的。但事实真的又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我们只需要真诚地面对一个社会现实:100%的人99%可能平凡一生。从概率上讲,如何平凡的生活,如何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幸福与安静,才是生活磨砺后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请家长们认可,生活终归又是那么安静。
3.亲朋们无心的赞誉,有时并非全部的行程。
在中国父母的眼里,因为普遍存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结,推己及人,所以周边的亲人、朋友相见,总会互相吹嘘,或者彼此赞誉,或者彼此祝愿,总之都是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孩子将来有作为,很少有家长之间对孩子互相贬损,互相打压的。但这些家长们良好的祝愿,其实自己也都心知肚明,有时候自己不要太认真了,不要太把彼此间的祝福作为孩子将来的必然路径。其实,亲朋、好友和家长自己,也都是在无形中给自己的孩子规划宏伟的目标,仅此而已,但这恰恰又等同于父母自己设限更大的责任。目标和责任本身并没有错,只是不要真的把那些无心的赞誉植于内心而不能自拔,就是了。——请亲朋们承认,很多行程并非全是一帆风顺。
家长接受孩子的一切
正确的态度:我们既要有殷切的期望和美好的祝愿,也要对奋斗过程中偶遇的挫折和插曲适应,把期望和现实一次次碰撞,终归校正出可行的前程。切记不要用99%的孤注,豪赌那极其渺茫的1%希望。这意味着从一开始并不快乐,有时不快乐也是最大失去。二、如果事出有因,“失常”在所难免。落差与挫折的纠结,必须慢慢调整过来。
1.虽然平素品学兼优,但并非不可失常理由。
人的一生什么都要经历,虽然平素品学兼优,但这并不是不可失常的理由。我们知道,历史上司马迁可谓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称得上是真正的品学兼优之人,但他任太史令时,却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无端受到宫刑,此为无心之失,但却酿成奇耻之辱。虽然在为官的道路上,司太史遭到断崖式失常败北,但由于他的坚韧,由于他逆境中更加奋发,却开启了另一段名垂青史的人生。他所编撰的《史记》为世人所称颂,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失常不可怕,失志才无药。
2.如果事出偶然因素,但凡继续努力仍有可达。
虽然考场如战场,马失前蹄不自量。考场也是如此,会有很多意外,也会有很多事出有因。比如:考前的情绪调节不好,考前一次不经意的小失误,考场上一次偶然的小情绪,答题时一次小小的不顺遂等等,原由虽小,但失误却大,有的平时学习还不错,有的考个重本还有望,但却因为小小的失误,却与心中愿望失之交臂,却让重点大学的梦想落空。如果是偶然因素造成的,我认为继续复读或到了本不心仪的大学后,仍然继续努力,原来的愿望仍然可达,只不过大学的生活里,千万不要忘记自己还有继续努力的责任,还有继续勤奋的理由。——偶失不可惧,常失才可怕。
3.事实失常在所难免,但纠结可调终有所得。
人生之事,失之十之八九。失常和不如意,在所难免,不可全避。但从情感学的角度考虑,失败和挫折又会对人的行为造成纠结。不甘心往往是因为自己的自尊、自信或情感受到了伤害,行为的本身往往就会纠结于自发的尊严和自信的维护上。我认识的朋友中有这样一位妈妈,她和所有母亲一样,立志要把自己的孩子从小培养成出类拔萃。在她儿子小学阶段,就让他背完《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还规定每天读一篇名家名篇。但是,后来她发现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不大,就改用听。买不来合适磁带,就亲自上阵,每个学期自录10盘磁带,如此坚持了几年。然而,等孩子上了初中,才发现考试现代文这一块,孩子都基本不得分。我的这位朋友很不理解,不愿接受,生气、痛恨、绝望的感觉都有。现在回想起来,这也是因为她的尊严、情感受到了伤害,一下子难以调整过来。这种自我的纠结,最终也将她醒悟:承认自己的孩子其实不具备阅读和理解天分,并及时调整思路,后来才发现这个孩子体育方面技艺超群,结果让他走了体校提前批,也是个一本的好学校。——失常在所难免,可调亦可得。
家长让孩子从容地面对生活
正确的态度:纵然平素品学兼优,纵然事出有因,纵然在所难免,但当困难、挫折、失败到来时,但当情感、尊严、面子受到伤害时,自己一定要学会面对、调整、适应,最终再努力、继续、奋斗,才会终有可得,终致成功。三、如果既成事实,“从容”大道至简。校正与启航的再塑,必须辛辛攀岩上去。
1.失利有时是不可更改的事实,从容的接受并受它磨砺锻炼。
有时候失利了,就不能再更改。比如:高考的成绩,失利了就得接受它。家长对待孩子也是一样,有时候需要认识到自己孩子并不是十拿九稳的天才。这样做父母的,就能及时、正确地认识孩子,接受孩子,并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与自己和解,与孩子和解。同时,也能让孩子自身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从容的接受之后,才能更加从容地锻炼和磨砺自己,如果不能认识自己的不足,何谈改变?如果不能找到自己的问题,何谈纠错。——认识不足,才是改正不足的前提。
2.生活有时是多重可选的叠加,至简的调整并适应人生选项。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为何非得选择一棵树下乘凉呢?我的一位战友,他是一个写作能力很强的人,而她的爱人又是一位技术精湛的医生。由于父母两个对儿子都有很高的期望,自幼就让孩子接触写作和医学知识,如果二选一的话,无论哪一个方向,孩子都可以成长为一位成功人士。但遗憾的是,等他儿子读完高中念大学的时候,才发现孩子并没有遗传二人的基因,也没有从事他二人希望的专业,而是选择了孩子自己比较爱好的计算机软件专业。——父母期望,也要根据表现作出调整。
3.校正有时是更符事实的舟船,启航的重塑并塑造破浪乘风。
父母看似正能推进的想法,有时却是偏执的一己之念。只有适合孩子的想法,并能最大限度地让孩子正向奋进,才是适合孩子的最好想法。我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做了北漂,留在了北京。而且几经周折,终于拿到了让孩子在北京读书的名额。我的这个朋友,从小就是个追求完美的人,索性通过多方运作,找关系、托门子,还把孩子送到了北京的一所名校。当时,全校800多名学生,而我的这位朋友的孩子最初的成绩还徘徊在500名左右。朋友不甘心,加班加点让孩子补课,结果你说怎么着?课越补孩子越学不进去,课越多孩子脑袋越乱,最后竟从500名降到了倒数50名,而且还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迫不得已,痛定思痛,我的这位朋友,似乎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孩子其实并不适应这所学校,只好将孩子转到了家附近的一所普通高中。——符合事实的航向,也能更好地乘风破浪。
高考路上的乘风破浪
正确的态度:接受事实有两个选项,努力认识不足并改正,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坚强的人,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从事实中调适情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没有感天悲人,只有不断前进。从生活中调适、纠偏,不是退缩,只是更好的前进。把压力变动力;把崩溃变活力。精神焕发,信心百倍,乘风破浪,不也是奋进过程中的快乐么。父母即便对待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因为包括学习、职业、生活、人生等,那么终归是孩子自己的生活。
不平凡的高考却可能有平凡的人生
结束语:因为平凡,才希望不平凡。一个人的平凡,那是天然;一个人的不平凡,那才是偶然;终归到底,所有人的日子都比较平凡,这才是生活必然。所以,如果缺乏了在平凡中攫取幸福快乐的能力,理所当然地也会过得不快乐。因为不快乐,才丧失了更多还可努力的机会,最后却因为失去了本应该还有的机会和努力,而最终沦为更加的平庸。最后,还是用此文的标题作结,“望子成龙坚定,受挫也要适应:如无意外,坐轿少抬轿多仍是现实。”
欢迎关注@家国子华心经教育,谢谢您的置评建议。
原创不易,侵权必究。谢谢。